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政哥:我家老六,咋成千古一帝了> 第93章 长平之恨终有解,军功旧制将成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3章 长平之恨终有解,军功旧制将成尘(1 / 2)

现实,章台殿内。

赢政,还有大秦朝堂的群臣,瞬间就因为邯郸之战,爆发出喝彩。

“此战之精彩,不亚于一统六国之战!”

很快,赢政给出了评价。

他一统六国,依靠的是大势,大秦历代积累,所留下的深厚底蕴。

如同煌煌大势,化作惊涛骇浪。

大秦面对着六国,因而也遭遇到了激烈的抵抗,而他先是用纵横,离间之策,瓦解六国反秦之心。自此,才彻底横扫六国,定鼎如今天下。

但是赢辰,也就是天幕的昭武帝面对的局面就不同了,比起历代先君来说,可谓是更困难的劣势。六国在起义下尽复,虽然根基未稳,依旧不是大秦能够对抗的。

所以,赢辰才选择了分而破之的策略,而针对每个叛乱的六国故地,他采取的策略都不尽相同。以微小的局面,撬动整个全局大势。

哪怕是秦始皇自己,都不一定觉得有些地方,能够比起赢辰做的好。

指挥六国统一战争,本是赢政最大的功绩。

这让赢政觉得,若是由赢辰代替自己,或许一统六国,比起当初更加容易也说不定。

赢辰最为厉害的,就是对于人心之谋了。

“如此以来,不论是德行、功绩,他都有希望超越朕了!”

他抬起头来,望向了天幕的画面,随即苦思了下,又随即摇了摇头。

“不论六国人心,还是总揽全局的谋略。”

“他的才能,几乎不亚于朕,朕能够做什么才能…”

他叹道。

赢政没有说下去,一统六国以后,似乎再次消散的雄心。

因为天幕的昭武帝,也就是赢辰再次燃起来了。

他找到了全新的人生目标,那就是比之那昭武帝,更加伟大的千古一帝。

即便是昭武帝是自己儿子又如何?

他能够允许的是昭武帝和自己并肩,但是不允许昭武帝超过自己。

始皇帝。

皇帝的开始,他自号是始皇帝,自然是有着前所未有的雄心壮志的。

不过。

在实现这样的理想面前,他要解决大秦面临的“灭亡’危机才可。

下意识的,赢政的视线就落在了好儿子赢辰的身上。

那和善的目光,让赢辰心中狂跳。

“这老头子,该不会又想差使自己做点什么事情吧。”

就在赢辰惊疑不定的时候,天幕的画面来到了李信率领的秦军。

秦军就在击溃张耳和陈馀的主力后,就把邯郸彻底围得水泄不通。

而城内,赵王歇则是和一众残存的贵族,更是被吓得魂飞魄散,惶惶不可终日。

生怕秦人打进来,血洗邯郸。

而城外,数以万计被俘虏的赵地降卒,黑压压的跪在地上。

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着绝望和恐惧。

长平之恨,历历在目。

在他们看来,等待他们的,必然是秦人惯有的、冷酷无情的审判。

不是坑杀,就是被贬为刑徒,永世为奴。

整个邯郸城,都有一种末日降临的死寂笼罩。

谁都想不到,作为此次大战主将的李信,并没有如同赵人所想的那样坑杀赵卒。

被俘虏的赵卒和贵族,则是被押到了城下。

秦军整齐列阵,阵容肃穆。

李信拿着皇帝早就准备好的诏书,当众朗声代诏。

“皇帝诏曰!长平之战,赵卒四十万丧命。此罪归于何人?”

“肇始于孝成之昏;国破之衰,归咎于迁与郭开。”

“赵王室世代无道,杀良将李牧,使赵地沦亡。”

“今有张耳、陈馀之辈,又为私利挑动内乱,使赵民陷入涂炭之苦。”

“此岂非赵王室德行丧尽之明证乎!”

诏书的言论,瞬间就让赵人想起来,昔日赵王室昏庸、德行丧尽之过。

城头百姓议论纷纷,有人怒骂王室,有人沉默低泣。

不过,显然都没有谁对于这个有丝毫疑问。

诏书将长平之恨,巧妙的转移到了赵王室的身上。

而诏书当中,还宣告了第二件事情,那就是划刑徒,分田地。

“凡赵军俘虏,若签署投降书,承认罪责,则免为刑徒,编为秦军辅兵,军功可得土地!”“凡邯郸百姓,若开门迎秦,立即施行均田令!贵族之田产财物,优先分给合作之人!”

“凡城中贵族,若献上张耳、陈馀首级,即赦其罪,其子弟可察举入仕,任职咸阳!”

一连串的政令抛出,砸的邯郸乃至于赵地的百姓,直接晕头转向。

那就是,他们不仅不会死,也不用当刑徒。

只要签了投降书,还能编为秦军辅兵,分得田地。

百姓黔首更不用说了,分田的实利,更是巧妙化解了赵人对于秦人的怨恨。

俘虏面露挣扎,有人偷偷在罪己诏上按下手印。

百姓低声交谈,眼神渐渐转向城内贵族宅邸。

贵族神情阴沉,彼此互相戒备,赵人在一种奇妙的氛围当中,被秦人彻底瓦解了反抗的意志。自此,赵地再次归复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