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政哥:我家老六,咋成千古一帝了> 第128章 王霸杂用定国策 科举雏形破吏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8章 王霸杂用定国策 科举雏形破吏困(1 / 2)

问他该怎么办?

面对着赢政的提问,赢辰不由得在心中吐槽。

老头子对于推行郡县制,任何能够想办法加强中央集权的举动,都是不予余力的。

可惜,大秦的落后生产力,哪里支撑的起大一统强权。

就算原本时空历史上,大汉一统天下后,都是要到汉武帝刘彻继位时候,才彻底扫平诸侯国的隐患。让诸侯能够归顺于中央,不至于再对于中央政权产生威胁。

“儿臣还是那句话。”

思虑再三,他随即缓步而出,对着御座上的赢政一拜,平静的开口。

“诸位大人之策,皆有所长,但却依旧还没有触及根本。”

赢辰的声音顿了顿,变得清晰而有力,“李大人欲要用强法压之,此乃霸道有余,而王道不足。”“高压之下,六国士子只会口服心不服,待到时机成熟,反弹也会更为剧烈。”

“天幕中大秦“二世而亡’,殷鉴不远。”

李斯的脸色一白,欲言又止。

天幕中“二世而亡’的大秦,已经证明法家纯粹霸道之路已经失败了。

“至于淳于越博士还是那老一套,以仁德化之,此乃王道有余,而霸术不备。”

赢辰对于淳于越也不客气,微微摇头道,“六国旧贵盘根错节,若无雷霆手段,分封只会养虎为患,重蹈三家分晋之覆辙。”

“况且,何为仁政?让百姓有田可耕,有法可依,难道不比空谈礼乐更为实在?”

淳于越老脸涨红,气得胡须发抖。

最后,他将目光落在了蒙毅的身上,“廷尉大人所说,本就有一定道理,“王道’的推行是需要成本的“不过,有些成本,却不应该否定。”

他语气一顿,微妙的眼神看向了赢政,“儿臣还是那句话,唯有以“王霸道杂之,因势择术’即可!”“何解?”

赢政微微皱眉,眼神当中闪过一丝不悦。

一儿臣以为,对于六国士子,当“以利导之’;对于旧贵族,当“以力慑之’。”

见此情形,赢辰露出了一丝微笑,给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回答,“其一,就是要正本清源,立官学!”“冯相公的“特科’之议儿臣以为甚好,但是依旧不够彻底,可效仿天幕,立太学,律学、格物院,将天下士子,不论秦人还是六国,都纳入新的“官吏培育体系’!”

“断其学派门户之见,只为帝国培育“大秦之臣’,彻底终于大秦的六国士子。”

轰然间。

赢辰石破天惊的话语,直接引得周围所有人震撼不已。

如今的赢辰,还不是天幕上的昭武帝,尽管是有天幕中的功绩证实。

但是,变革要挑战的是大秦的官吏培育体系。

“不可,陛下臣以为,公子所思欠妥当了。”

王绾皱眉,随即打断了赢辰,“公子此言过于空泛,六国士子不通秦律,若是滥授官职,岂非会助长六国士子骄纵之心?”

“王相公所忧言之有理,但是堵不如疏,儿臣提议可设立“通法科’一一效仿天幕的“招贤令’。”“不论出身,唯考《秦律》和治政实务驱士,合格者先为吏员,三年考绩优异者方可升迁。”赢辰给出的回答也很简单,在他看来难度是要有的。

但不可避免的,也是要给六国士子合适的选择空间。

当然,赢辰的策略,也给了某些人机会。

“公子此言大善,然臣以为士子所学各异,岂能仅仅考核秦法?不如兼考六艺经义,方为正道。”淳于越一开口,顿时就惹了众怒。

敢情你儒家六艺经义是正道,道家的《道德经》、纵横家、名家这些大贤的言论,就不是正道了?法家的《商君书》还有《韩非子》,可以说是大秦法家制度的根本。

就这么,直接没了?

“博士难不成又想塞私货?”

李斯笑了,他随即打断了淳于越的话,“《诗》《书》满篇“法先王’,是要六国士子怀念故国,复兴《周礼》光复大周不成?”、

“陛下虽然重视天幕,但是权柄岂能轻易授予外人?若轻易开了六国士子入仕的口子,法家根本必定受到侵蚀。”

“还请陛下诛了淳于越,此奸佞之臣想的只是一家之利,妄图以儒代法,以术乱国,其心可诛!”说罢,不顾铁铐沉重,李斯当即朝着御座上的赢政跪下。

“冤枉啊陛下……臣哪里敢这么想!?”

淳于越闻言一惊,吓得都快要跪下来了。

他确实是有“六艺’若是能成为科考之本,儒家子弟就能够抢占先机的想法,但是绝没有乱大秦之政的打算。

“父皇,六国士子,如今亦是大秦之民,大秦一统天下,不能只要关中,而弃六国故地。”赢辰抱拳行礼,对着祖龙郑重的说道,“这便是儿臣提及要太学,律学、格物院设立的关键,在这三院完成建设之前,大秦目前还是要以法家为主,自然要注重秦律。”

“儿臣以为可以实务为主,““通法科’首试三道:一为《田律》纠纷判例,二为赈灾粮调拨公文,三为郡县舆情处置。”

御座上,祖龙深以为然的点头。

“冯卿,你执掌吏治多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