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第149章 借汝头颅,以儆三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9章 借汝头颅,以儆三军(3 / 3)

兵。

血淋淋的人头,与白花花的银子和沉甸甸的田契构成了一幅冲击力无与伦比的画面。

院中的将领们彻底垮了。

皇帝的阳谋至此完成了最后一块闭环。

反抗就是王镇英的下场,死无葬身之地,家产尽没。

顺从,则有《荣退令》这条金光闪闪的退路。

怎么选?还需要选吗?

当晚,延绥镇总兵杜文焕彻夜未眠。

第二天一早,他面容憔悴却又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一般,第一个走出了房门径直来到李若琏面前深深一揖。

“李大人,末将……有罪。”他从怀中颤颤巍巍地掏出一本厚厚的册子,“此乃末将及家人名下,历年所置办之田产,共计一万三千余亩。末将恳请将其尽数献于陛下,以充“天子屯’。”

“另外,”他抬起头,眼中满是恳切,“未将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实在不堪边镇重任。恳请陛下恩准,荣退还乡。犬子愚钝,若能入讲武堂聆听天子教诲,实乃杜家三生之幸!”

李若琏脸上的笑容终于多了几分真诚,他扶起杜文焕,温和地说道:“杜总兵深明大义,陛下定会龙颜大悦。请放心,你的功劳,陛下都记着呢。”

大厦将倾,始于梁上第一道裂隙。

有了杜文焕带头,剩下的将领们再无半分侥幸,争先恐后地冲上来向李若琏自首献田,生怕落于人后,那份荣退的恩典就会打了折扣。

短短数日之内,延绥、固原、榆林、宁夏四镇,被将领们侵占的九成以上的军田被顺利地收归帝有。那些盘根错节积弊数十年的军屯问题,就在这一场不见硝烟的“请君赴死”的阳谋中,被兵不血刃地解决了。

此举震动了整个陕西官场。

对于这些久在陕西的官员而言,将门侵占军屯是何等顽固的痼疾,他们再清楚不过。

此症盘根错节,非雷霆万钧不可除,可谁也没料到皇帝只用了几日,便以一场阳谋谈笑间令诸将俯首。孙传庭在巡抚衙门内接到塘报的时候,也唯有长叹一声,对天子这份翻云覆雨的手段,除了敬畏,再无他想!

大量的土地被重新划分,一部分成为了新的“天子屯”吸纳更多的流民;另一部分则作为份地,真正发到了那些普通士兵的手中。

延绥镇的校场上,宣读官刚喊出“王忠”的名字,一个满脸风霜的老卒便颤抖着走了出来。那是一双只懂得握刀柄和枪杆的手,布满了厚茧与旧疤,此刻却小心翼翼地,像是捧着一件绝世珍宝,接过了那张盖着朱红大印的田契。

他低下头,目光死死钉在那纸张上自己的名字,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周围的喧嚣仿佛都已远去,他眼前只剩下那张纸,这张纸比他见过的任何军令都重。

突然,一滴滚烫的泪砸在了纸上,泅开了一小团墨迹,他慌忙想去擦,却引出了更多的泪。最终,这个在榆林城下被流矢射穿肩膀都未哼一声的汉子缓缓蹲下身,将脸深深埋进臂弯。他那宽阔而坚实的肩膀在无法抑制地剧烈颤抖,仿佛要将半生的风霜与辛酸,都抖落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但这颤抖中,除了宣泄,更有了一丝磐石般的坚定。

王忠是个粗人,但他不是傻子。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块田不是哪位将军发善心,也不是哪位大人开恩,而是皇帝!是皇帝从将主们吃得满嘴流油的嘴里,硬生生给他们这些“丘八”抠出来的!

王忠猛地抬起头,通红的双眼不再是泪水,而是如同野狼护食般的精光。

这田是皇爷给的,可他也明白,那些被夺了食的饿狼正躲在暗处随时准备扑上来,将这块带着他名字的田地连皮带骨吞下去!

谁是能拦住这些饿狼的人?

只有皇帝!

这个最朴素的道理,如同一道惊雷在他脑中炸响。

他霍然转身,朝着西安的方向双膝跪地,一个头,重重地磕在了这片刚刚属于他的土地上!王忠知道,此刻校场上成千上万个和他一样的老兵,心中所想与他别无二致。

从今往后,皇爷不再只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天子,而是他们这些士卒的保人,是他们田契上看不见的第二枚大印!

谁敢与天子为敌,就是想撕了他们的田契,刨了他们的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