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80年代:我有一个卖货平台> 第9章 收到货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收到货款(1 / 2)

后续的青梨没那么快送到,所以苏大强到附近的集市去逛一圈,感受一下这个时代的集市氛围。

集市里,摊主几乎都是附近乡村的村民,摊上卖的都是自产的东西,比如一些鸡鸭鹅、瓜果蔬菜等农产品,以及从山上、田野采集到的草药、蘑菇、木耳等,还有心灵手巧的人编织的簸箕、箩筐、鸡笼……

东西很多,也很杂,价格便宜。

最重要的是,集市里的东西不需要票。

这集市也是最近两年才形成的,以前哪敢呀?

五天一个集市,是农村唯一的进行商品交换的集散地,大家当然不会放弃这难得的机会。

赶集的人多,集市上特别热闹,买卖讲价的和争抢摊位的吵嚷声,远远就能听见。

有些会炒菜的农村厨子,到集市上垒个地锅子,为赶集的村民提供热腾腾的饭菜。等到过晌时候,那些赶集的农民,咬咬牙买上一碗两角钱的大锅菜。

苏大强也就是看看,没有买,他现在手头没钱。不过,存折带来了,晚点可以去信用社取钱。

他还看到了穿喇叭裤戴着蛤蟆镜的“时尚人士”。

是的,这年头穿喇叭裤就是时尚,近几年城里比较流行的元素之一,农村还很少见。

蛤蟆镜是墨镜的一种,大镜片,浅颜色,挡风养目,防晒遮阳,它是一些赶时髦的青年人必备的一样东西。

这时候,市面上这种东西很少,蛤蟆镜大多都来自香*港或者国外各地,所以能戴上一副蛤蟆镜上街,在当下就是前卫的、时髦的。

逛一圈下来,苏大强再次回到那个没什么人的角落等待。

没让他就等,生产队另外一辆马车赶到,也是满满一车的青梨。

“大强,梨就搬下来放这?”

苏大强点头:“嗯!前面那车,人家老板已经让人拉走。”

这三人东张西望,本还想看看收他们梨的老板呢!没想到人家没在这。

他们赶紧把青梨一箩筐一箩筐地搬下来,然后把前面那车的空箩筐收走。没有休息,也没去逛什么集市,三人马不停蹄又赶回队里。

后面牛车、驴车陆陆续续赶来。

到中午时分,已经拉来了一万斤。

这期间,苏大强抽空去信用社取了五千元出来。目前,他账户余额已经达到一万多,是名副其实的万元户。

今天计划发货一万三千斤,一斤两块钱,平台扣掉一半,到手也就是一万三千元。这其中,三成是生产队的,也就是三千九百元。

所以,他取五千出来,是绰绰有余了。

最后一车运过来,队长王卫民,以及会计苏大宪也跟了过来。可能是不放心,毕竟那是上万斤的青梨,今天都摘了三分之一。

王卫民是骑自行车来的。

“大强,我们多摘了几十斤,怕有不及格的挑出来。”王卫民开口道。

往年卖给供销社都会被挑挑拣拣,更何况是高价卖给私人老板的,被挑出一些也是合理,所以他们商量了下,决定多摘几十斤过来。

“我们都挑过的,品质还不错,秦老板挺满意,后面都按照这种标准来。”苏大强跟他说道。

王卫民和苏大宪顿时松了口气,满意就好。

至于今天多摘的,他们也不打算多收钱,就当他们生产队的诚意,送给那位秦老板了。

对此,苏大强也没拒绝,代“秦老板”感谢生产队。

“大强哥,秦老板呢?”苏大宪问道。

他作为生产队的会计,就等着收款呢!也是这趟跟过来的主要目的。

“走了,不过他已经把一万三千斤梨的货款给了我。来,你数一数。”说着,苏大强拿出四沓面额10元的人民币。

现在用的还是第三套人民币,最大面额就是10元。

再过几年,第四套人民币发行,才有100元面额的大钞。

他从其中一沓抽出10张,其他的就递给苏大宪他们。

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那四沓人民币,知道那是3900元。而苏大强抽出的100元,大家猜测是那位老板给苏大强的好处费,他们心里难免有些羡慕。

一天就挣一百元,对农村人来说,很恐怖好不好?

不过,那是人家苏大强的本事,秦老板给苏大强的,他们眼红不了,总不至于让人家拿出来充公吧?

苏大宪和王卫民两人用手指蘸了下口水数钱,还一张张辨认,怕收到假钱。

一人点了一遍,确定钱没问题,而且一分不差,两人都露出高兴的笑容。

今年青梨丰收,价格也高,生产队预计收入一万两千元左右,比往年高多了。

“这次多亏了大强你,等回去,我们商量下,给你批一块宅基地,老是租房住也不是个事。”队长王卫民说道。

此次苏大强应该也能挣不少,盖房子不成问题。

“好,谢队长。对了,队长你的自行车留给我,我晚点给你骑回去?”苏大强顺势再次借用王卫民的自行车。

“行呀!”

王卫民也不吝啬,爽快答应了。

“梨膏的事……”

苏大强告诉他:“秦老板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