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80年代:我有一个卖货平台> 第22章 买自行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买自行车(1 / 2)

最后一车青梨运过来,队长王卫民和会计苏大宪还是跟过来。那么大一笔钱,真不放心。

“摘完啦?”苏大强问道。

队长王卫民点头:“没了,就这些。”

剩下的次果,他们都打算用来熬梨膏。

今天的量没昨天的大,满打满算只有一万二千斤,也就是三千六百元左右。

青梨摘下来后,他们就称过了。会计苏大宪还记录在本子上,误差不会超过10斤。这点自信,他们还是有的。

而且,只多不少。

苏大强拿出3600元,递给王卫民和苏大宪。

两人各自数了一遍,没问题!

这次青梨的买卖就算完满结束了,生产队收入一万两千元。毫无疑问,这是他们生产队今年来最大的一笔收入,也是青梨卖钱最多的一次。

况且,还有一批青梨制作梨膏呢!到时候还有一笔进账。

看来,今年生产队富裕些。

“大强,青梨还要吗?”队长王卫民又问。

苏大强皱眉:“不是都摘完了吗?”

“不是我们队的,四队那边也种有不少青梨。我们青梨一斤卖3毛的事,传到了他们那边,今天他们队长找我,问了这个事。”

王卫民哪敢承诺什么呀?表示得先问一问。

不过,四队的条件让他颇为心动,次果送给他们生产队。四队的青梨比他们还多,次果怎么也有三五千斤吧?

苏大宪告知苏大强:“大强哥,四队答应将次果送给我们队。”

本来苏大强都在平台设置了“售罄、无货”的状态。

“他们那边的青梨品质怎么样?”苏大强先问清楚。

“应该跟我们的差不多吧?要不,你明天过去看看?”王卫民也不敢保证。

苏大强点头:“行,那明天过去看看再说。对了,有个事我想跟你们商量、商量关系到我们生产队以后的发展。”

“什么事?你说。”

苏大强把修路的事提出来。

“想要富,先修路!以后,我们队里的农产品,想要很好运出去,就必须将道路弄好。总不能老是用马车、牛车拉吧?

要是修好路,人家老板或许直接到我们队里收货。

还有,能不能去公社打听一下,什么时候能给我们队拉电线。我听说,赤水河那边的水库准备发电了。”

苏大强要说的,其实是两个事:修路和通电。

当然了,通电没那么容易,要看公社有没有计划。

“修路好说,我们自己生产队的人都能干,这事我回去就召开社员大会,讨论一下,应该问题不大。但通电不是我们说了算的。”王卫民无奈道。

谁不想通电呢!

目前,他们公社就只有三个生产队是通了电的,都在公社附近,不超过五公里。而他们生产队属于八队,还远着呢!

即便赤水河水库开始发电,也暂时轮不到他们八队吧?

“去问问嘛!反正也没损失。如果没轮到我们,看能不能运作、运作。”没有电,让苏大强有点难受。

如果接下来几年,他们那边都没有通电的希望,苏大强恐怕会自己买一台微型发电机。

“行!我等会去打听、打听。”

至于苏大强所说的运作,怎么运作?送礼吗?行得通?在公社,他能搭上话的官没什么实权。

苏大强为了鼓动王卫民,干脆扔个王炸出来。

“要是我们队通电,或许我能请求秦老板,在我们那儿建个小工厂。”

此话一出,王卫民、苏大宪等人目瞪口呆。

“当真?”

这话真把他们给镇住了。要知道,他们公社都还没有厂子呢!要是在他们八队建一个厂,以后他们队不就可以送一批人进去当工人了?

作为农村人,做梦都想当工人。

苏大宪:“大强哥,什么厂?”

“今天听秦老板提了一口,说要建个食品加工厂,还在物色建厂的地方。”

苏大强确实有建食品加工厂的想法,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利润更高些。

苏大宪看向王卫民:“队长!”

不心动是假的。

王卫民点头:“我尽量去跑一跑。”

他也明白,这是他们八队翻身的好机会,错过可能会后悔一辈子,必须争取、争取。努力过,不成功,那是另一回事。

“大强,你也问问秦老板,那个厂子打算什么时候建。”

“可以。”

接着,王卫民转向苏大宪,伸手:“大宪,你先支给我50元,我买点烟酒去梁副主任家坐坐。”

“好!50元够吗?”苏大宪数出五张10元的。

“只是先上门打探消息,够了。”以后真要请人家帮忙说话,需要打点,到时候再说。

他又问苏大强:“大强,今天还要用自行车吗?”

苏大强摇头:“不用,我晚点自己去买一台。”

他自行车票都准备好了。

之前在集市里面,他就花钱掏了一些工业劵。

工业券是对在职人员按其工资收入比例发放的,平均每20元工资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