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初遇(1 / 2)

黑色的轿车平稳地驶入夜色,将“云顶”会所的璀璨灯火与喧嚣远远抛在身后。

沈疏桐靠在副驾驶的椅背上,侧头看着窗外。傅景川专注地开着车。

刚才走廊里那场激烈的对峙还在她脑海里反复回放。

原来,他所谓的“认祖归宗”,是这样一场充斥着屈辱和无奈的交易。

所以,这就是他口中那个“不能说的理由”?

心口又酸又胀,带着一种迟来的的痛楚。

她的目光无意识地描摹着那模糊的影像,思绪却不受控制地飘远了,飘向了五年前,那些被时光蒙上柔光、却依旧鲜活的记忆里……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深夜,安静得只能听见偶尔响起的键盘敲击声。十一点的钟声刚刚敲过,沈疏桐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商科资料,忍不住叹了口气。

“见鬼的博弈论案例研究。”她小声咕哝着,小心翼翼地从书架最高层抽出一本厚得能当砖头使的参考书,却一不小心碰倒了旁边摞着的几本书籍。

书本哗啦啦地落下,不偏不倚全都砸在了旁边座位上一个男生的脚边。

沈疏桐连忙道歉:“对不起!这些书实在太重了,我没稳住…...”

她蹲下身帮忙捡书,抬头时却愣住了。

是傅景川。

全校无人不知的天才,大三时开发的算法被谷歌高价收购,如今已是校园里的传奇人物。他此刻正坐在灯光下,面前摆着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屏幕上滚动着复杂的代码,另一台显示着金融市场实时数据。

傅景川抬起眼,那双深邃的黑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明亮。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微微点头接受道歉,然后目光重新回到屏幕上。

沈疏桐注意到他正在阅读的正是她急需的参考资料——《博弈论实践》。

“等等,你在看这个?”她忍不住开口,声音中带着惊喜,“我正在写这方面的论文!”

傅景川再次抬眼:“你的书签错了页码,第147页的纳什均衡模型解释不完整,建议你参考第89页的补充说明。”

沈疏桐眨了眨眼,既惊讶于他注意到了自己书中的标签,又对他精准的建议感到好奇。她翻开自己的书,果然发现自己标记的部分确实不够全面。

“你怎么知道我标记的是…...”她话没说完就明白了。刚才书散落一地时,他一定瞥见了她的书页。

“谢谢提醒。”她扬起下巴,唇角勾起一抹笑意,“不过我认为第89页的解释也并非最完善,我倒是发现期刊上一篇最新研究提出了更有趣的观点。”

傅景川的眉梢挑动了一下。“李教授上月发表的那篇?”

这下轮到沈疏桐惊讶了。“你看过?”

“审稿阶段我就读过了。”他轻描淡写地说,同时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他引用的案例三存在逻辑漏洞,不建议你在论文中采用。”

沈疏桐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似乎只大一两岁的男生,不由得生出几分好胜心。她在商学院也是数一数二的尖子生,从没人敢这样直接否定她的参考文献。

“什么漏洞?”她问道。

傅景川停下手中的工作,转向她。高挺的鼻梁和线条分明的下颌让他看起来更像雕塑而非真人。

“他假设所有参与者都是完全理性的,但这在现实市场中几乎不可能。”傅景川的语气平淡,“如果你细读附录二的数据,会发现当引入情感因素变量时,结果完全不同。”

沈疏桐怔了怔,迅速翻到论文附录部分。果然,那些她原本认为无关紧要的补充数据,经过傅景川一点拨,突然呈现出全新的意义。

“有意思…...”她喃喃自语,完全忘记了时间,顺势坐在了傅景川对面的椅子上,“所以你认为即使在商业博弈中,情感因素也应该被纳入考量?”

傅景川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打量了她片刻。沈疏桐能感觉到他的目光从她的眼睛滑落到她敞开的教科书上,那里有她密密麻麻的笔记。

“理论上是的,但量化情感始终是个难题。”他稍稍向前倾身,从他的一台电脑上调出一份文件,“这是我之前做的一个简单模型,尝试用算法模拟情绪影响下的决策模式。”

沈疏桐凑过去看屏幕上的代码和图表,一缕长发不经意间滑落到颊边。在她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傅景川已经自然地将那缕头发撩到她耳后。

两人同时愣了一下。

“抱歉,”傅景川迅速收回手,声音有些紧绷,“我看不清屏幕。”

沈疏桐感觉耳朵被他碰过的地方有些发烫,但她很快恢复镇定,扬起眉毛:“真是意外呀。传言你待人非常冷漠,从来不会道歉。”

傅景川的嘴角弯了一下:“传言总是有夸张的成分。”

他们接着讨论了将近半小时,傅景川不仅耐心解释了模型的原理,还分享了几个参考资料库的访问权限。沈疏桐发现,尽管他话不多,但每句点评都直击要害,而且与她过去听说的“冷漠天才”形象不同,他其实相当乐于分享知识。

“你应该多笑一点,”讨论告一段落时,沈疏桐一边整理笔记一边说,“你笑起来挺好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