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午,科技馆三楼的实验室。
沈疏桐抱着笔记本,准时出现。她今天穿了一身衬衫牛仔裤,长发束成马尾,显得人非常清爽利落。实验室里人不多,傅景川独自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依然是那两台电脑,屏幕上是复杂的代码和图表。
沈疏桐没有直接打扰,而是找了个不远不空的位置坐下,打开自己的电脑,也开始忙碌起来——处理数据,运行模型,偶尔蹙眉思考。
她能感觉到,傅景川在她进来时就抬眼瞥了一下,然后……似乎就有点心不在焉了?他的目光时不时会从屏幕移开,状若无意地扫过她这边。
过了大约一刻钟,沈疏桐似乎遇到了难题,轻轻“啧”了一声,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目光却投向窗外,显然在思考。
“那个变量,试试用贝叶斯方法先处理一下。”
一个清冷的声音忽然在旁边响起。
沈疏桐仿佛才注意到他,转过头,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惊讶和恍然:“傅同学?好巧。你也在这里?”她眼底却藏着一丝狡黠的笑意。
傅景川站在她桌子旁边。“嗯。”他应了一声,目光落在她的屏幕上,“数据处理卡住了?”
“有点棘手,样本量太大,噪声干扰严重。”沈疏桐大方地展示屏幕,并迅速操作了几下,“你看,用传统滤波方法效果不好,你刚才说的贝叶斯……”
傅景川俯身,手指在她键盘上敲了几个指令,调出一个程序界面。“这个库函数更适合处理高维金融数据,”他解释道,声音靠近了些,“参数设置可以更激进一点。”
他的操作很快,思路清晰,几下就解决了沈疏桐卡了半天的瓶颈。
“原来如此!”沈疏桐真心赞叹,“谢了,你真是帮大忙了,不然我今天下午可能都要耗在这了。”
傅景川直起身,抿了口咖啡:“举手之劳。”但他并没有立刻离开。
沈疏桐顺势而为,从包里拿出一个U盘:“对了,上次你提到的那个情感变量模拟,我试着做了个初步的扩展模型,基于你给的框架,但引入了一些行为经济学的指标,你有空帮我看看哪里还有问题吗?”
傅景川显然有些意外,接过U盘,插入电脑快速浏览起来。他看得很快,眼神专注,几分钟后,他开口:“第三部分的权重设置有点理想化。”
“现实数据支撑不足?”沈疏桐立刻反应过来。
“嗯。不过思路很新颖。”傅景川补充了一句:“你什么时候做的?”
“就在这两天。灵感来了就挡不住。”沈疏桐开心地笑了笑,“而且,不想下次讨论时跟不上你的节奏呀。”
“我一般周五晚上会在这里调试程序。”他忽然没头没尾地说了一句,然后拿起自己的杯子,转身走回座位。
沈疏桐看着他回到座位,心下却了然。哦?周五晚上也会在吗?这算不算是……另类的邀请?
她没有立刻回应,只是重新投入工作,效率却提高了很多。实验室里很安静,只有键盘声和偶尔鼠标点击的声音,一种微妙的氛围在两人之间无声流淌。
时间悄然流逝,窗外天色渐暗。
沈疏桐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下脖颈,准备收拾东西离开。她看向傅景川,他依然沉浸在工作中。
她走过去,轻轻敲了敲他的桌面。
傅景川抬起头,眼中还带着未褪去的专注思考。
“我先走了,傅同学。”沈疏桐笑着说,“今天多谢啦。模型我回去再改改。”
傅景川点点头:“路上小心。”
沈疏桐转身,刚走两步,仿佛忽然想起什么,又回头:“对了,听说南门那家“代码咖啡馆”的冷萃很不错,尤其适合熬夜提神。周五晚上或许可以试试?”
说完,她也不等傅景川反应,笑着挥挥手,脚步轻快地离开了实验室。
傅景川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口,良久,才收回目光。他看向电脑屏幕,却第一次有些难以集中精神。他拿起手机,打开浏览器,沉默地搜索了一下“代码咖啡馆”的位置和营业时间。
……
周五晚上的科技馆比平日更显空旷,走廊里只亮着几盏节能灯,大部分实验室都漆黑一片,唯有三楼尽头的那间还透出光亮。
傅景川坐在电脑前,屏幕上的代码行飞速滚动,但他的注意力却不像往常那样完全聚焦。手边的咖啡已经凉透,他瞥了一眼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晚上八点十七分。
“代码咖啡馆”的冷萃吗?他记得那家店,离南门不远,装修是极简的工业风,据说经常有学生在那里通宵敲代码。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沈疏桐探进头来,手里提着两个纸袋,眼里闪着狡黠的光:“嗨,傅同学,果然还在调试程序?”
傅景川握着鼠标的手指几不可查地收紧了一下,面上却依旧平静,只淡淡“嗯”了一声,仿佛她的出现完全在意料之中。
沈疏桐走进来,非常自然地将其中一个纸袋放在他桌上。“喏,谢你上次的帮忙。他们家的冷萃确实不错,还有这个海盐芝士蛋糕,据说是招牌。”
傅景川看了一眼纸袋里的咖啡和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