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
本文就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庆阳地区粮食经济带来的影响及应对之策做以粗浅探讨。
党中央、国务院在做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之后,适时地制定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对西部地区进行重点支持和政策倾斜,并确定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努力扩大对外开放。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实施对庆阳地区的粮食经济将会产生以下主要影响:
一、粮食种植面积将有所减少
第一,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草)是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也是粮食部门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从1999年开始,在长江上游地区和黄河中上游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再造西部秀美山川的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并制定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庆阳地区作为退耕还林(草)地区之一,试点的当年就退耕了10.3982万亩,2000年退耕12万亩,2001年退耕任务为7万亩,农民退耕的积极性是比较高的。庆阳地区规划在这十年时间里,退耕437.9万亩,这必然减少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第二,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业将逐步改变以粮为主的单一生产模式,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优化,优质专用粮食种植面积将逐步扩大,有特色的农作物的种植将提到重要地位。庆阳地区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2000年已发展到31.5万亩,有特色的小杂粮面积也较前几年有大的发展。地区规划在“十五”期间要发挥本地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建设五个百万亩基地,即优质专用小麦100万亩,地膜大秋100万亩(其中优质专用玉米50万亩),谷子、荞麦、莜麦等特色小杂粮100万亩,豆类间套复带种植100万亩,洋芋100万亩(其中脱毒洋芋60万亩),同时要扩大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果业面积要达到294万亩,瓜菜面积要达到100万亩,紫花苜蓿达到120万亩,烟草面积达到35万亩,使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比例趋于合理。种植结构调整和经济作物面积的扩大,也将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
二、将进一步拉动粮食消费
第一,西部大开发,实施退耕还林(草),给予退耕农民补助粮食,必将扩大社会对粮食的需求量。以庆阳地区为例,2001年计划退耕任务是7万亩,加上上年退耕的12万亩,当年兑付退耕还林(草)补助粮就需3800万斤。随着退耕面积的增加,补助粮食的数量将随之逐年递增。同时,中央加大西部投资力度,加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已经开工,各路建设大军开赴西部地区,也将拉动粮食消费。第二,西部大开发必然带来社会的大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庆阳这块革命老区上的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对肉、禽、蛋、奶的需求也将会不断增加,粮食的转化需求量将会进一步扩大。
三、粮食经营设施将会得到改善
西部大开发,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现代化的粮食流通设施——粮食的仓储设施、粮油批发市场、粮油加工设施的建设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和改善。从1999年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以来,庆阳地区粮食行业已建成了储粮3000万斤的驿马中央储备粮库,新建了年处理小麦3万吨的西峰制粉车间,西峰市什社5000万斤中央储备粮库已于2001年9月破土动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庆阳地区粮食行业的经营条件、储备设施等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粮食企业的竞争力将会得到提高。
四、促进粮食流通的市场化进程
第一,粮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是一种特殊商品。既然是商品就不能违背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因此,粮食最终必将走向市场,由市场来引导生产,调节流通。走向市场后,经营主体必然呈现多元化。粮食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使国有粮食企业的主体地位、主渠道作用受到挑战,粮食企业的竞争压力加剧,独家垄断、四平八稳式的经营将不复存在。经营者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将会提高。第二,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中,粮食部门要发挥熟悉流通、加工转化的优势,为农民及时提供需求信息,要把自身的经营活动同农民的种植结构紧密地联系起来。由粮食经营企业向农民提供种植品种、数量、价格,并保证收购;农业科技部门及时组织品种,推广种植;农民按需求来种植。从而使粮食企业同农户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最终使粮食经济走上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道路。这种模式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国家重点产粮区已初步形成。如河南新乡的“订单农业”就是这一模式的代表。它确实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企业的经营。
针对上述,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一、在西部大开发中不能放松粮食生产
从长远看,庆阳地区的粮食问题仍不可忽视,因为粮食生产的基础比较脆弱,而且存在着一些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因素: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