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理性的光芒> 第33章 浅谈乡镇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章 浅谈乡镇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2)(1 / 2)

科学文化知识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繁多。有工具方面的如哲学、数学等;有社会科学方面的如教育学、历史学;有自然科学方面的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还有思维科学方面的如逻辑学等。这些科学文化知识有的是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有的则是一般的文化知识。从微观来说,乡镇干部应当根据本“站、所”或从事具体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来确定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素质结构。就宏观而言,每个乡镇干部必须具备如下一些共同的、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其一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不论各级干部或者任何人,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对象是人,核心也是人,是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是有其心理规律的。要想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应掌握心理学知识,即所谓“通人性”。其二要有一定的逻辑知识,逻辑知识能提高乡镇干部分析、掌握客观情况的准确性,有利于乡镇干部“深其谋”。其三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包括世界史、中国史、党史、地方史等。丰富的历史知识,有利于乡镇干部“远其虑”。

乡镇干部在农民群众心目中是“秀才”、是老师,遇到疑难问题或不知道的事,农民群众总爱请示求教于乡镇干部。因此乡镇干部只有对各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才能正确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

三、能力素质

乡镇工作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镇干部能力素质的高低。能力素质体现在许多方面,如:逻辑思维能力;预测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协调抑制能力;选才用人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请示表达能力等。作为乡镇干部,我以为以下四种能力是首先应当具备的。

(一)要具备宏观经济决策能力。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农村最大的政治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最终目标是有效地增加农民群众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农民能否得到实惠,决定着广大农民的取舍,决定着其积极性的高低,作为领导一方经济的乡镇干部,就应该把全部心思和注意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上来,要认真调查分析本地的客观实情,综合利弊,经常研究预测国内外市场方面的变化信息,做到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抓住重点,善于决策,敢于决策,做好乡镇的宏观经济决策,确定基本战略路子,求得一方富裕。在指导全局的同时,也要兼顾个别,特别是针对较为落后的贫困户,要帮他们出谋划策,搜集信息,设计方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二)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乡镇干部宣传、教育、组织群众,实现工作目标的基本技能。在通常情况下,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就口头语言来讲,它是乡镇干部与农村群众进行意见沟通的主要方式。乡镇干部依靠口头语言才能有效地沟通上下左右关系,使整个管理系统运转起来。乡镇干部要表达特定的思想,说明特定的任务,则要求口头语言的准确性、清晰性,以使人们认识共同的目标。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多元化的当代,农民群众对乡镇干部的口头语言素质提出“四个要求”:一要求乡镇干部的口头语言是文明新鲜而有生命力的语言;二要求乡镇干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农民群众乐于接受的群众语言,大众语言,通俗语言;三要求乡镇干部虚心学习农民群众的语言,掌握农民群众说话的特点,保持与农民群众语言的畅通;四要求乡镇干部采取启发引导,循循善诱,艺术加工的方法,从理性认识的高度,经常探索、研究、挖掘和积累农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以丰富农民群众口头语言的内涵,使农民群众与乡镇干部在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社会交往活动中关系更亲,距离更近,感情更深。

就书面语言能力来讲,娴熟精炼的文字表达,一定的文字写作水平,是乡镇干部必备的条件。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面符号,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的交际手段和文化工具。文字表达能力也就是运用文字沟通乡镇干部与农民群众意见的能力,通常指一个人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水平。

现在的乡镇干部和过去五、六十年代的乡镇干部不同,他们工作中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作为一名乡镇干部,应当经常注意研究工作,总结工作,并把发现的问题,实践的经验以文字的形式归纳总结起来,以便查阅、完善,向上级报告,与同级交流,这就要求乡镇干部必须具备一定的书面语言基本功。

(三)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农民是我国现阶段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社会群体,由于特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在为人处事方式、生活习俗、风土人情、交际环境等方面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定交际方式。这就要求乡镇干部要做到学会和农民相处、交往、沟通。只要和农民融为一体,打成一片,真诚相见,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研究致富办法,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许多困难都能克服,农民对此觉得自己被尊重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