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理性的光芒> 第44章 加入WTO后的甘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加入WTO后的甘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1)(1 / 2)

王作仁

经过15年艰苦谈判与努力,2001年11月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上,我国正式获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又一个新起点,是全国人民盼望己久的一件大事、喜事。加人WTO后,预示着我国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参与国际金融、贸易、科技、信息技术、工农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与竞争,特别是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我国迅速加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促进国内各项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也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更为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我省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更成为影响全省改革开放和繁荣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江总书记在参加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我们就能赢得全局工作的主动”。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关于这一点,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根本上说,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认真分析研究加入WT0对我省农业经济结构的影响,寻求对策、挖掘潜在优势,对加快我省农业结构性调整,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搞好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对解决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必将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我省农业的现状与发展环境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粮食产量不断上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全省大部分农村基本解决了温饱,贫困人口不断下降,小康型的家庭越来越多。2000年与1978年相比,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01元增加到1428元,增长14倍多。农村贫困人口由1000万人减少到350万人,可以说,没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就没有农村发展的今天。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对今天我省农业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这就是我省农业弱、农村穷、农民苦,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一)农业弱。不仅反映在农业基础建设薄弱,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贫瘠,土壤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农业至今还没有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历史。也表现在生产的增长速度持续减缓,农民增收的贡献减弱。1985年以前的7年间,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开放农产品自由市场等推动下,我省也和全国一样,农业生产出现超常规增长,年增长率达到6.5%,1986年以后的十年间,随着改革效应的递减,农业生产速度回落到4.2%。1986年以后,受市场约束力强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增长速度进一步下降。生产的减速、市场供求环境的变化造成国内农产品过剩。必然也影响我省农产品价格下跌,农产品卖难。从我省农产品基本情况来分析,从成本上看,家庭小规模经营,土地分散,不连片,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另一方面,优质农产品品种少、产量低,常规品种产量多质量次,其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

(二)农村穷。集中反映在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消费环境和城镇相比太差。多数农村地区交通、通讯、能源、商业、医疗和文化体育设施依然滞后,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拿兰州市永登县来讲,虽然是省会城市的近郊县,但部分乡镇仍远离公路主干道,交通偏僻,信息闭塞。特别是乡村道路状况差,教育设施和医疗条件差。和农业生产条件一样,以乡镇企业为主的非农产业的发展也出现了持续减速的态势,农村经济发展明显趋缓。

另外,由于城镇大量工人失业下岗,就业困难,加上对进城农民不平等的政策,农民务工经商劳务收入也相对减缓。

(三)农民苦。从总体上看,并不是苦在原来意义上的缺吃少穿,更多的表现在农民收入增长慢、缺钱花、买不起商品,经济负担重。而这种情况还有日益强化的趋势。有资料表明,我国小麦、玉米、大豆等属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国内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0%一70%,在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靠价格上调增加农民收入,在人世后将变得更加困难。我省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在目前,农业处于土地密集型、粗放经营向人口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商品密集型增长转型阶段,对农民素质、生产技术和农业投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与我省现在农村劳动力素质和资本积累状况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以全国农村人口状况来看,到2000年,乡村人口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比重高达94%,其中小学以下的人口比重在61%,可见其素质低下,我省也不会例外。这种状况,势必影响农民进人有市场竞争力的非农产业领域。此外,由于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对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所带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