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理性的光芒> 第57章 西部大开发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与农民利益的关系(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章 西部大开发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与农民利益的关系(1)(1 / 4)

令军民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它关系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局,而农民最大的问题就是“利益”。农民以农业生产过程为中介,把生态环境与利益牵系在一起。生态环境事关农民生存、农业发展。这两者的关系涵盖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两大关系。因此在新的世纪,在西部大开发中,在生态禀赋脆弱的农业省份如何解决好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农民利益之间的关系使之融洽协调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就成为重要的理论课题和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一、生态环境的内涵及作用

(一)生态环境的内涵。生态环境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条件,特别是人类生存和农业生产的基础。地球上只有相当狭小、厚度很薄又十分特殊的圈层适合高等生物的生存。这个狭窄的空间集中位于地球表层上固相、液相、气相的交界面附近,围绕着该界面,高度集中了地球上达99%的生物质量。这就是所谓的“生物圈”。而生态环境就是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最为关键的部分。

(二)生态环境作用。1.支持人类的生存是生态环境的基本作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得以延续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迄今为止,人类活动只关注自身的生存,而忽视“自然界的生存”的问题,常常是以损害“自然界的生存”的方式达到人类的生存。根据科学家的计算,现在人类利用植物光合作用产物已占其总量的40%。这是一个危险的数字。因为人类生存占用过多就会剥夺其他生命的生存。一般来说,牧场的更新需要十年,森林的更新需要一百年,土壤的更新需要一万年。可见,如果牧场、森林和土壤受到根本性的破坏,要更新是非常困难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支持作用是通过生存资源来实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环境对生存的支持作用主要从耕地资源、水资源、水土资源匹配、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六个方面综合反映。

2.生态环境对发展的支持作用

生态环境对农民、农业、农村的作用在于维护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利益的提高,突出集中在“发展”二字上。“发展”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数量与质量的改善。“满足人的需求和进步的愿望,应当是发展的主要目标,它包含着经济和社会的有效变革”。“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持。在人类历史的前、低、高、可持续四个发展阶段,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也由自然拜物主义、天定胜人、人定胜天向天人互补协同变化。发展改变着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影响着发展。

自然环境与条件是一切生存与发展活动的基础舞台,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先天的、背景的客观物质条件;是社会财富的一个重要来源。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原料、燃料和动力。可以说,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离不开生态环境。

3.生态环境对可持续发展支持作用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是要正确处理“两个关系”、实现三个“零”增长、四个终极目的。

(1)两个关系:就是一要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二要努力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有效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2)三个“零”增长: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必须有序地通过三个基本台阶、实现三大基本目标。即:

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的零增长;

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的零增长;

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的零增长。

巨大的人口压力、强大的人类活动强度和消耗数量、现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道门槛。

(3)最终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可概括为:其一,不断满足当代和后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其二,代际之间应体现公正、合理的原则去使用和管理属于全人类的资源和环境,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其三,缩短同代人在空间上物质、能量、信息、心理上的差距,共同实现“资源一生产一市场”之间的内部协调和统一环圈;其四,创造“自然一社会一经济”支持系统的外部适应条件,使得人类生活在一种更加严格、有序、健康、愉悦的内外环境之中。总之,“只有当人类向自然索取被人类对自然的回馈所补偿时,可持续发展才能被认为达到了它的终极目标”。

(三)我省生态环境现状及主要特点。我省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汇处,由于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地势高、气候复杂多样、地面干旱少雨、水资源不足、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丰富的总特点。

1.现状

表1.1甘肃的自然结构与地理特征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