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人走过地球表面,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一片荒地。生态环境与农民利益的演变,实际上是以生态环境的牺牲让步于农民利益的过程。鉴于森林是人类的襁褓,是陆地上最大生物生产基地。我们就用森林的演变为主线来分析生态环境与农民利益的演变。人类的历史约170万年~200万年,人类发展农业生产的历史不过几千年,但自人类开始发展农业之日,就成为森林开始日减之时。历史上甘肃曾经是个森林茂密、生态环境良好、宜耕宜牧的富庶地区。而今,甘肃已变为少林的省份,而且天然森林还在日趋减少,已成为最令人忧虑的生态问题。故纵观全貌,甘肃森林变迁的历史就是一部农业人口不断增长,农耕区不断扩大,农民利益与之相争锋的历史。其间有森林的急剧破坏,也有暂时的恢复,但总的趋势是螺旋式的下降,愈是近代,破坏愈快、愈严重。这是因为,人类向大自然索取财富的规模和步伐随着社会文明的每一进步而加大。且每一步之间的加大速度都高得惊人。以农耕区的扩展和人口增长为线索,历史上甘肃森林的变迁大体经历了7个时期的变化。
(一)历史上的演变。①战国前森林的原始状态;②秦、西汉时期森林的第1次大破坏;③东汉、魏、晋、南北朝前半期森林的相对恢复期;④北魏至隋朝酝酿着森林的第2次大破坏;⑤唐、宋朝森林的第2次大破坏;⑥金至清初的森林第3次大破坏;⑦清乾隆年间至民国末年的森林严重破坏。
战争的摧毁、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大兴土木及不合理采伐等因素,使得甘肃原始森林几乎殆尽,只有白龙江上游、洮河上游、祁连山等几片人迹罕至处。甘肃已成为气候失调、水土流失严重、旱涝风沙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恶性循环地区。
(二)新中国半个世纪的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50年来,从统计报表上来看,生态环境与农民利益总的趋势都是改善和增长的,但从实际来讲,农民利益增长是不容置疑的,而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发展则是值得怀疑、大打折扣的。
1.农民利益的演变。从上表可知,除人均占有耕地总趋势是下降的外,粮食、收入及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农村人口等农民利益主要代表指标都是增加的,说明50年来农民利益总体是增长的。而这种增长是以农业为主,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为此,我们着重分析生态环境的演变。
表3.1甘肃农民利益演进表
┏━━━━━━━┳━━━━━┳━━━━━┳━━━━━┳━━━━━┳━━━━━┳━━━━━┳━━━━━━┓
┃ 指标 ┃单位 ┃1949年 ┃1958年 ┃1966年 ┃1980年 ┃1990年 ┃1999年 ┃
┣━━━━━━━╋━━━━━╋━━━━━╋━━━━━╋━━━━━╋━━━━━╋━━━━━╋━━━━━━┫
┃人均占有耕地 ┃亩/人 ┃ 5.72 ┃ 5.26 ┃ 4.63 ┃ 3.27 ┃ 2.81 ┃ 2.08 ┃
┣━━━━━━━╋━━━━━╋━━━━━╋━━━━━╋━━━━━╋━━━━━╋━━━━━╋━━━━━━┫
┃人均占有粮食 ┃公斤/人 ┃234.96 ┃ 305.76 ┃ 259.67 ┃ 302.0 ┃ 370.57 ┃ 403.2 ┃
┣━━━━━━━╋━━━━━╋━━━━━╋━━━━━╋━━━━━╋━━━━━╋━━━━━╋━━━━━━┫
┃ 粮食亩产 ┃公斤/亩 ┃ 52.09 ┃ 73.78 ┃ 62.52 ┃ 111.68 ┃ 159.20 ┃ 186.65 ┃
┣━━━━━━━╋━━━━━╋━━━━━╋━━━━━╋━━━━━╋━━━━━╋━━━━━╋━━━━━━┫
┃ 农民人均 ┃ ┃ ┃ ┃ ┃ ┃ ┃ ┃
┃ ┃ 元 ┃ 55.34 ┃ ┃ 77.38 ┃ 153.41 ┃ 430.99 ┃ 1412.98 ┃
┃ 纯收入 ┃ ┃ ┃ ┃ ┃ ┃ ┃ ┃
┣━━━━━━━╋━━━━━╋━━━━━╋━━━━━╋━━━━━╋━━━━━╋━━━━━╋━━━━━━┫
┃ 国内生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