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理性的光芒> 第59章 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一些思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章 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一些思考(1 / 3)

宋凌峰

中国西部是许多外流河和全部内陆河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的质量不仅关系西部地区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下游发达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重大的影响。目前,由于自然因素、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多重作用,西部的生态环境呈总体恶化趋势,生态赤字不断扩大,生态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把保护和重建生态环境作为国家在区域经济分工中对西部开发提出的根本要求加以确定,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方针,逐步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良性循环。下面,就西部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做一些粗浅的阐述。

一、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统一和谐的发展观

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支持系统。自然界的生态动能对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是有价值的,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利益是确定生态的终极尺度和主体选择。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就是要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入人们判断事物的价值观念中,在维护人类自身生存的前提下,把人类的善恶观、义务观、权利观等道德观念扩大到自然生态方面。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和其他自然万物一样,是自然“生命之网”中的一个结,其生产和生活活动必须遵循生态学原理和自然法则。建立生态化的科学技术,给技术以生态价值取向,不断发展绿色科学技术,进行适度规模的社会生产、消费,既满足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又能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生态需求,提高人类整体生活质量,实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良好循环。为此,对以往发展实践的反思中,我们应有以下几点基本认识。一是单纯的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第一、发展至上”、“先发展、后治理”,“先污染、后改造”,“大开发、大开挖”的观念是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思想根源。环境问题不是局部的、孤立的,而是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全局性问题,本身就是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环境问题,要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摒弃传统的“竭泽而渔”式的突进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去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生产与环保并重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类社会持久健康的发展。二是必须树立生态价值的观念,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在地球生物圈的生态系统中,整个系统具有自我维持、自我调整、自我组织的机能,它使整个生态系统呈现出稳定、平衡与协调性。因此,当代人应该尊重和维护整个自然界的价值和秩序,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发扬崇高的道德自律精神,勇敢担负起爱护和保护大自然的道德责任,确定人类“绿色家园意识”的新观念。未来社会文明形态只能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构成人类社会的完整文明。

二、确定区域生态环境的战略功能,分类分片,因地制宜,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

西部生态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目前面临的形势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矫正,但情况仍不容乐观。为此,不少专家学者建议:在大开发过程中,各地应对区域生态的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进行整体研究、综合分析,针对各自独特的自然环境确定区域性生态资源环境的战略功能,全面规划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框架,按照自然分带规律进行植被重建,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林则林,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对关乎全局的地位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或生态建设前沿阵地,在开发定位和经济发展战略方面应作根本性调整,改变诸如牧业发展速度和合理载畜量等经济指标和生态要求相矛盾的现实,将资源开发主导型战略转变为建设生态主导型经济区战略,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尽快扭转生态环境整体状况仍在继续恶化的趋势。

三、拓展思路,创新工作,全面出击,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攻坚战和持久战

西部很多地区的生态基础十分脆弱,“痛阈”很低,稍加干扰和刺激就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阵痛。在生态低载区,人类和大自然进行超越自然承载力的不平等交换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直接原因。目前,在保护和治理上已经采取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重大措施,但有一种很有远见、很有创新精神的建议还没有被采纳和实施,这就是关于圈定一些“无人区”的创见和措施。在经济、生态与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上,“果断圈定一些‘无人区’,设立自然保护区,把这些人力暂时难以恢复的区域强行保护起来,使其自然恢复,不失为一条便捷之路”。这是保护生态的需要,是脱离贫困的需要,是降低经济发展中综合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因为,“当人口分散时,市场载体的承载力非常低,各种商业设施对个体交易的边际成本无限大而总效应过小,使商业交易的边际成本无限小,而总成本无限大”,“人口适度集中,也会大大降低公共消费成本”(何翔舟《西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