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条件对犯罪活动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犯罪条件自然会对犯罪人犯罪动机的产生、形成以及犯罪活动中的心理状态等产生相应的影响,并表现出相应的特点来。例如,作案时间充足、环境相对安全,与作案时间紧张仓促、被人发现抓获的危险性较大两种情况,案犯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活动及其状态等。
2.犯罪现场情景
犯罪现场情景是直接作用于犯罪人现场活动时心理活动的客观刺激物,是决定犯罪人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现场内外突然出现的情况、被害人的活动等,都会直接作用于犯罪人的心理活动,使其产生相应的心理状态及其反应。因此,犯罪现场情景对犯罪心理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是制约和影响犯罪心理活动及其状态的重要因素。
3.案件性质
案件性质不同,犯罪人的心理活动不同。例如,同是抢劫犯罪,一般性的抢劫与银行抢劫,会使犯罪人具有明显不同的心理状态;同是杀人犯罪,报复杀人就与盗窃杀人的心理状态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由于案件性质给犯罪人造成的不同的认知状况,必然会影响犯罪人的心理活动,从而使犯罪人在不同性质的案件中具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及其状态。
4.社会治安环境及治安形势
不仅犯罪活动的具体因素影响、制约犯罪人的心理活动,社会治安环境及治安形势,同样会对犯罪人的心理活动有着一定的影响。例如,公安机关对某类刑事犯罪打击力度较大、侦破力度较强的时候,犯罪人往往较为收敛,即使作案时,心理紧张程度也较高。因此,社会治安环境及治安形势以及犯罪人对其认知状况,也是影响和制约犯罪心理活动的一方面因素。
(二)主观因素
1.犯罪动机的恶性程度及其迫切程度
犯罪动机是犯罪心理活动的核心因素,它支配和影响着犯罪活动的其他心理因素,如犯罪人犯罪时的情绪、意志、注意的指向性等。不同恶性程度的动机及其不同的迫切程度,都必然影响犯罪人的情绪、意志活动以及注意的指向性等,从而使其犯罪心理活动及其状态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由于犯罪动机的恶性程度及其迫切程度不同,会使犯罪人表现出心理活动的不同特点。
2.犯罪人的个性特点
个性特点是决定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相同的情景条件以及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个性特点不同,心理状态有所不同。所以,犯罪人的个性特点必然地影响着其犯罪心理活动及其状态。例如,心狠手辣者与有恻隐之心的犯罪人,会对同样一种情况下的被害人采取不同的态度;而遇事胆大沉着者与遇事惊慌失措的犯罪人,会在同一犯罪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
3.犯罪人的作案经验及相关智能
经验及相关智能对所从事的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较多的经验及较高的智能,有助于相应活动的完成,从而增强着行为人的自信心,犯罪活动亦同。例如,一个有着丰富犯罪经验和熟练的犯罪技能以及反侦查能力的犯罪人,会比一个缺乏犯罪经验及其相关能力的犯罪人,犯罪活动时的心理状态沉着镇定,更加胆大妄为。所以,犯罪人的作案经验及其相关智能,是影响犯罪心理活动及其状态的又一重要因素。
4.作案的准备程度
有备则稳、无备则乱。这是一般情况下人的心理准备性与所从事活动的关系。犯罪活动亦同。实施犯罪前的准备活动充分,犯罪时的心理活动及其状态自然就较少慌乱,就可能较好地实现犯罪目的。反之,犯罪时的心理活动及其状态慌乱程度较高,就难以很好地实现犯罪目的。所以,预谋性的犯罪与临时起意的犯罪,准备较好的犯罪与缺乏准备的犯罪,犯罪人的心理活动及其状态不同。
5.犯罪人的认知特点
认知特点影响和制约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例如,同样一种事物或现象,不同认知特点的人,对其注意程度不同,认知的深度不同,从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犯罪活动中,犯罪人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认知特点不同,因而,自然会对其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及其反应。这常常表现在犯罪人犯罪活动的许多方面,是影响犯罪心理活动及其状态不可忽视的又一因素。
6.对侵犯目标的熟悉程度
对侵犯目标的熟悉程度与作案的准备程度,对其心理活动的影响,有着一定的相同性。侵犯目标熟悉、犯罪活动的把握性就大,就容易确立犯罪动机,作案时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就较强,慌乱程度就较低,犯罪行为就较为准确。反之,则不同。所以,对侵犯目标的熟悉程度,是影响犯罪心理活动及其状态的又一因素。
7.前情绪状态
前情绪状态是就人情绪及行为活动的不同阶段而言的。人的情绪活动具有延续性的特点,即前一阶段的情绪状态会延续到后一阶段的行为活动中,从而对后一阶段的心理及其行为活动造成影响。犯罪人犯罪时的心理活动及其状态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而使其犯罪心理活动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