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刑事侦查心理学> 第35章 调查访问人员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调查访问人员应具备的心理品质(1 / 3)

调查访问中的心理活动,是依调查访问人员感知与案件有关的客观事物,处理和解决调查访问中与案件有关的问题,适应调查访问的客观情境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为转移的。因此,搞好调查访问工作,调查访问人员应在群众观点、工作作风、求实精神、认识能力、情感态度、调节访问行为的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心理品质,才能顺利地完成调查访问的任务。

一、具有强烈的群众意识

(一)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大多数

刑事案件的调查访问工作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大多数,包括与犯罪嫌疑人有牵连或有过违法犯罪行为愿意改正的人。调查访问人员有了这种群众意识,调查访问中才能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获得信息,证实犯罪事实,推进调查访问工作的进展。

刑事犯罪案件的调查访问工作证明,不但广大群众对各种犯罪行为,深恶痛绝,嫉恶如仇,能够提供与犯罪有关的情况,就是那些与犯罪分子有牵连或有过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大多数也不愿走向深渊,过一辈子违法犯罪生活。他们的法制观念并没有完全消失,他们也希望自己和其他人一样工作、学习,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希望得到改过自新的机会,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宽容。

因此,只要调查访问人员及时解除他们的顾虑,对他们加以信任引导,他们也会提供情况。有许多重大案件都是通过访问这些人,才彻底查清犯罪事实,抓获案犯的。

(二)充分发挥基层治保组织的积极作用

治保组织是群众性的保卫力量,是公安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治保成员扎根在群众之中,常年带领广大群众同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他们不但熟悉基层情况,也了解群众的心理要求。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对要进行访问的对象的思想境界、认识能力、情绪状态、社会交往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对访问对象在访问中可能采取的态度也有一定的估计,这些都是采取正确调查访问心理对策不可缺少的依据。所以,调查访问中充分依靠和发挥基层治保组织的作用,是调查访问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作风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

刑事案件的调查访问活动是调查访问人员与群众广泛的心理接触过程。调查访问人员的工作作风是否严谨,是否实事求是、依法办事,对群众有着直接的心理影响,关系着调查访问的成败。

刑事案件的调查访问人员作风严谨,是指其在调查访问中,严格地遵守刑事案件调查访问的各项规定,行为谨慎,符合政策原则,合乎人情道理,衣冠整洁,仪表端庄,待人谦虚,尊重访问对象,遇事沉着冷静,谈吐文雅,分寸适当,含蓄有趣,逻辑性强,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这种坚持原则,以平等态度处理调查访问中的主客体关系,必然对访问对象起着积极的心理影响作用,使其感到可敬可亲,产生佩服、信任的愉快心情,进而主动地与调查访问人员合作,积极提供所感知的有关案件情况,愿意支持和协助公安机关搞好调查访问工作。

刑事案件调查访问人员作风松懈,言谈举止不雅观,第一次和访问对象接触就表现出职业道德修养差,法律政策水平低,工作方法简单生硬,讲话粗野,随便训人,这不仅影响访问对象的积极心理活动,影响访问效果,也有损于公安机关的形象和威信。

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是刑事侦查工作必须遵循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刑事案件调查访问中的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犯罪事实出发,从访问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向访问对象提出问题,追溯犯罪事实真相。只有正确地、如实地反应客观存在的犯罪事实,访问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刑事案件调查访问人员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是:忠于事实真相,从犯罪行为后果存在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访问对象实际感知条件、感知能力、认识水平等,有的放矢地向访问对象提出问题。对其所感知的案件有关事实情况,该案情涉及的时间、地点、人证、物证等要多方询问,反复推敲,反复核实。认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既不是先入为主,也不偏听偏信,而是综合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对经过实践验证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及时予以纠正,使调查访问的结论,真实地反映出被调查事物的本来面目。最终不但被害人及家属感到满意,广大群众佩服,犯罪人也会心服口服。这是不冤枉好人,不放纵犯罪,正确执行法律的基础。

调查访问人员缺少实事求是的精神,法制观念不强,这种心理倾向就容易带着主观设想的某种框框去调查访问,偏听偏信,主观臆断,甚至运用引诱、威胁等非法手段,逼迫访问对象提供自己所需要的情况。它是歪曲事实,得出错误调查结论,造成冤假错案的根源。

三、尊重访问对象人格,态度诚恳热情

任何人都希望受到社会、他人的尊重。因此,尊重他人人格是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基本条件,也是调查访问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成功的基础。态度诚恳热情是指待人态度积极诚恳,满腔热忱。它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