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刑事侦查心理学> 第44章 制定、运用侦查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制定、运用侦查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1 / 2)

在侦查中的特定条件下,需要制定和运用侦查对策。而侦查对策的制定和运用,不能无的放矢,必须根据有关情况制定和运用相应的对策与方法,才能收到好的侦查效果。本节就制定和运用侦查对策的有关心理学问题以及常用的心理对策及其原理予以介绍。

一、要根据具体案情、案犯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状态研究其心理活动。制定和运用侦查对策

侦查中制定和运用侦查对策与方法时,研究案犯的心理活动,从而预测其行为动向,是重要而关健的。而研究案犯的心理活动,必须依据具体案情、案犯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状态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才能得出对案犯的心理活动的正确分析判断。因为,案犯的心理活动是受三者及其相互关系影响和制约的。

侦查实践中,每个案件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案犯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状态也各有不同。同时,案犯的心理活动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即是同一案犯,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所以,必须根据具体案情、案犯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状态及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整体、系统、动态地研究案犯可能出现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动向。这样,才能使我们制定出正确科学的侦查对策,才能使我们运用的侦查对策符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符合案犯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行为动向,从而收到好的侦查效果。

侦查实践表明:在制定和运用侦查对策与方法时,凡是能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并重视对案犯个性特点、心理状态的研究,且能对其心理活动做到正确分析的,对策与方法运用的效果就好,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缺乏对案犯个性特点与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无的放矢的,则常常使对策与方法落空,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如沈阳市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的一起持枪抢劫银行案,案件发生后,案犯的基本情况被迅速掌握。然而,如何缉捕他,是围追堵截、拉网搜查,还是架网布控、守株待兔呢?便成了案件侦破和指挥决策者的关键问题。在此情况下,专案人员根据案犯家中只有一老母,且案犯极为孝顺和胆大的情况,分析以为,作案前案犯其母不知此事,作案后案犯将从此隐迹天涯,不知归期,与老母可能从此诀别。所以,案犯出逃前必与其母告别,而告别的时间应是案犯以为险情已过、恐惧心态有所缓解时。从而在正确分析案犯个性特点与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决定守株待兔,在案犯家周围架网布控。果然,案犯为了与其母告别,作案后在当时的战备设施防空洞中躲了几天,认为险情已过、恐惧心理有所缓解后,于三天后的深夜潜回家中与其母告别,从而被当场抓获,使此案成功告破。

此案在了解案犯个性特点和家庭情况的基础上,正确地分析把握了案犯的心理活动及其可能出现的后续行为,从而制定和运用了正确的侦查对策和方法,节省了大量的警力并顺利侦破。而侦查实践中,有许多案例,由于缺乏对案犯心理活动的分析,盲目制定和运用侦查对策与方法并使用警力,结果造成大量警力的浪费,并贻误战机,导致侦查工作的弯路和失败。

所以,案件发生后,尽力了解掌握和分析研究案犯可能的心理活动,是正确预测其行为动向并制定、运用相应侦查对策与方法的关键,应该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二、常用的侦查心理对策及其原理

所谓侦查心理对策即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并使用侦查谋略与方法,以引起案犯及有关人员相应的心理及行为活动,从而达到预期侦查目的的措施与方法。

侦查心理对策设计使用的总体依据,是刺激与心理、心理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原理及其规律。而具体侦查心理对策设计使用的依据是案情和案犯(或有关人)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状态及其三者之间关系的规律。

由于人在一定条件下,特定的刺激能引起相应的心理反应,从而引起心理、生理及行为活动的变化(心理学所指的刺激包括能引起人心理反应的一切具体和抽象的事物)。因此,根据这一原理及其规律,侦查中,为了使案犯或有关人员出现我们所希望的心理及行为活动,可以针对具体案情、案犯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状态,设计和使用有关的心理对策。下面就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心理对策予以介绍。

(一)刺激法

刺激法也称施压法,即是运用各种方式、方法,造成对侦查对象的心理刺激和压力,以引起其心理、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方法。所谓“打草惊蛇”就是此方法的形象比喻。

刺激的形式多种多样,侦查中常用的有通过制造情景、气氛,形成对侦查对象的刺激和压力,以及运用语言的刺激,行为的刺激等。

由于一定强度的刺激能影响和引起人的心理及行为活动,所以,侦查中,当侦查对象的心理及行为活动相对沉稳平静,侦查工作不好发现捕捉有关信息、线索时,为了促使侦查对象产生紧张、恐慌、不安的情绪状态,以暴露其有关的心理及行为活动,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例如一盗窃案件,嫌疑人已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