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着要送回去,只是看廖易直的脸色。
廖易直一脸恨:“放这里,滚你们的吧!”
大家出去,汤琛独没有走。过来书案前满面微笑行礼:“恭喜大帅,又得军心!”廖易直对着他愁眉苦脸:“你晚上出去听听,帐篷里私下说话,全是不想再打仗。唉,还军心呢,这群将军们回头出多了钱,还不恨我到骨头里。”
汤琛一笑:“打过仗的士兵们哪一个没有路费。张将军自己说出来,上个月他遇到的一队,马鞍上镶的都有金子。”
古代各朝代,官家为士兵出征衣的时候并不多。士兵们从军,自备棉衣自备盔甲自备兵器,战场上获利归自己。
“打这几年,该让他们见见家人。有的士兵阵亡下来,余下的钱托的人可靠还好,托的人不可靠,就生生被吞掉。这些钱,应该是他们家人的。除了新入伍的兵,出不起路费的还是少。”廖易直忽然想起来,道:“我还是想得不周到。有家里出不起来的路费,我来拟旨,请皇上旨意,让各处驿站从各处官府里支用这笔钱,把人送到回去再还。”
汤琛跟随廖易直多年,对他时不时的玩上一手总是佩服。敬仰的叹道:“大帅此意甚好,只是御史们又要弹劾。”
“他们不动笔杆子,凭什么拿年俸。”廖易直漫不在乎,拿起笔铺开奏折,汤琛来侍候他用墨,看着廖大帅把折子一挥而就,再检查一遍微微而笑:“表弟,我也想公主了。”
汤琛附合地道:“我也想家人。”廖易直懒洋洋,懒绵绵神思过,再拍案而起:“走,出去巡营,看看有什么说的。”
外面处处有笑声,见廖大帅过来都有礼。黑暗处站着两个人,注视着悄悄地说话:“这老东西,真的他的。”
“我们如实回殿下,原本廖易直的军心,从来很难动摇。”
他们说过,见无人注意,各自散开。
关外雪下得早,一个多月后,临城才飘大雪。郭家大门上人来人往,喜气洋洋。有两房亲戚在城外,赶着牛车过来,下车就问:“少夫人生了没有?”
看门人乐得咧开嘴:“还没有。”问的人笑:“还没有就这么喜欢。”不过要生了是喜事,大家都喜欢。
匆匆忙忙往二门内去,见比过年还热闹。亲戚们借这个机会互相一见,约着往房中来。只走到院门上,听到一声啼哭哇哇而来。
“生了,”众人都有喜色。廊下摆着紫檀木雕吉祥纹扶手椅,上面坐着的郭老爷子满意的叹一口气,甩一甩胡须,心里急如火般想看孩子,嘴里还是慢条斯理:“是男孩是女孩?”
门帘子打开,郭老爷子率众进来。小襁褓抱出来,郭夫人这祖母很开心:“是个姐儿。”郭老爷子一听眼睛就溜圆了:“我来看看,”
见到小小面庞哇哇大哭的小人儿,郭老爷子浑身都是舒坦的:“先生女后生男,女孩子不乱跑。”
郭夫人跟上:“女孩子恋家。”郭有银伸长脖子挤进来看:“你们都说完了,我说什么呢,”见孙女儿实在可爱,小鼻子小嘴儿精致得似玉雕,当然红通通,初生下来孩子全这样。
升级为祖父的郭有银祝道:“长大不要嫁太远。”
凤鸾在产房伤心,顾氏劝她:“女儿多好,朴哥不在家,她常陪着你。要是第一胎是男孩子,你天天和他淘气来不及。”
小襁褓再抱回来,凤鸾见到后马上不伤心。小小的人儿已经不哭,半睁半闭眼睛黑而又亮。顾氏出去和亲家们道过喜再进来,见凤鸾在和小孩子说话:“呀,你想父亲是不是,看你小嘴儿生得像父亲,怎么不像我呢?”
外面嚷嚷着给孩子起名字,郭老爷子慌着手脚:“不要急,大名儿朴哥起,我们来起家里随常唤的小名。”
三奶奶马氏道:“女孩儿要一生平安,叫安姐儿,或平姐儿。”十一房里大奶奶不让人,没抢到第一个说,余下的人再不肯让,叫道:“女孩儿,叫个贤姐儿多好。”
最后问到凤鸾,郭夫人亲自到床前来问,凤鸾对着女儿可爱的小脸儿,幽幽道:“母亲,叫念姐儿吧。”
郭夫人伤心泪落:“我可怜的孩子,你丈夫虽然不在,他知道一定喜欢。”凤鸾哭出来:“母亲,这不是男孩子。”
不知为何,念姐儿哇地大声哭出来,郭夫人忙丢下泪水来哄她,又嗔怪凤鸾:“她小人儿,你说话她也懂,快别说这话,没听祖父说,先生女,再生男好。”抱起念姐儿来哄着,郭夫人百看不足:“我只没生女孩子,要是生一个两个下来,朴哥心再野,我也有人陪。”
念姐儿在祖母怀里渐渐不哭,郭夫人逗着她:“以后你陪祖母是不是。”郭朴长女的小名儿,就此定下来叫念姐儿。
这名字让郭老爷子一阵伤心,郭有银就会他的一句话:“朴哥要是不中举,该有多好。”郭老爷子埋怨儿子:“你就不能换一句。”郭有银信以为真,以为父亲真埋怨,搅尽脑汁想了半天,见父亲坐在产房外面还要再看孩子,他过来道:“父亲,我有了一句,朴哥要是不念书,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