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辆车来到堤脚,卸下一些制好的宣传标语,一块块的板子,都写好了,并做好了往堤边插的木杆。
“好家伙,这来得太及时了!”赵一鸣开怀笑起来,又带着大家把标语牌一一拿了上来,一条条地插在堤边。
张羽扛着一个大筐子上堤,洪军跑过去……
标语牌红底黄字,每条标语都显得颇有气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同心协力,战胜洪水!
浪涌三尺,堤高一丈!
水涨堤高,人在堤在!
坚决抗洪抢险,保卫幸福家园!
党员团员奋力争先,冲锋陷阵突击抢险!
双脚踏平万顷浪,不让洪魔逞凶狂!
全民防汛,彻底取胜!
赵一鸣边看边点头:“这些标语真好,很能激扬斗志,一看,劲头就上来了!”
“就是!这就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魏广民说着,指着鲜红的“共青团员抗洪抢险突击队”的红旗说,“你们这里是抗洪的生力军,一个个像小老虎样的,希望你们再立新功!”
临走时,魏广民又一次对赵一鸣说:“今夜一定要顶住洪峰!”
赵一鸣指着一排红红的标语牌说:“魏局长,我们一顶要把口号变成实际行动!”
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赵一鸣带领队员们将整段大堤再加高了一米,并铺宽了一米;同时左右两边友邻单位的大堤也一样“长”高了。
他还是放心不下,又组织几个水性好的队员在竹排外边加了一排木桩,作了这样周密而又坚固的准备后,才让大家下堤吃饭。
于林将那“刀疤脸”脸转过来的饭菜热了热,又炒了腊肉矼豆,肉是他自己腌的,专门放在热天拿出来做菜,他风趣地说,这是反季节菜肴!一下子激起了小伙子们的胃口。他又炖了一大罐子的冬瓜鸭子汤,很清热去火的,正是这时候喝。
赵一鸣对于林的这一举动很意外,又很满意,他大口喝着鸭子汤,说:“于林,你把帐记好,到时实报实销,你伙食搞得好,我们抗洪的干劲就大!”
“赵经理,抗洪我也有责任,不光是为了赚你们的伙食钱。我不能去堤上扛砂袋……
于林用一块毛巾抹着餐车,继续说:“那就要想办法把你们吃的饭菜做好。这样就增加了你们的体力,我也就为抗洪出了一把力!”
“于林,你说的很在理啊!”赵一鸣没料到于林挺会说的,真是手巧口也巧,他自己找上门来,给大家添了不少的口福。
“赵经理,你们晚上夜宵想吃什么呢?”于林又问了一句。
赵一鸣问大家:“你们说说,半夜大家想吃点啥?”
“那时口干,想吃稀的。”有人说。
“到时候肚子饿了,能不能搞些蒸饺来吃吃?”
“最好有干的,也有稀的,煮清汤汤的面条,又吃蒸饺,这样干稀搭配,最好!”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
“好嘛,大家能干,还挺会吃的哩!”赵一鸣也乐了,“那这样,于林,你煮些清面条,再拿些蒸饺来,能不?”
“完全可以!我就是为大家服务的,夜里就按这样做,十二点准时送来。”
赵一鸣安排一半的队员休息,并让陆如蓝留下,他说:“你们是第二预备队,有情况随时上,没事就到十二点起来接班。”他说完就带其它的队员上了堤。
今天是老历十五,又大又圆的月亮像个明亮亮的大灯笼挂在夜空,只是周围有个淡淡发暗光的圆圈,像长了毛似的。
赵一鸣一看,心里顿时一惊,这是月晕呀,人们常常说,月晕而雨!看来老天又要下雨了,那防汛就更麻烦了!再说今夜月圆又逢大海潮之夜,又碰上洪水要来,今夜得小心提防。这又是一个不眠之也啊!
望着圆圆的月亮,赵一鸣想起了《十五的月亮》这首歌,老婆在家里,女儿在澳大利亚求学,自己在大堤上,一家人没法团圆,他不免有些惆怅,人月圆,此事古难圆!为了工作,为了求学,自己抗洪,鸿鸿在国外读书……
不过,赵一鸣还是感到欣慰,为了让千百个家庭平平安安,团团圆圆,自己在大堤上抗洪,作出一点奉献,也没有什么。
大堤上竹竿挑挂的电灯霎然间全亮了,一眼望过去,如一串串的珍珠在夜空中璀灿无比,这是难得一见的夜景。他觉得,如果不是抗洪,是很难见到这么壮观的场景的。他又猛然想起那次去桂林开会在省城宾馆吃晚饭时看的的夜景,那是太平夜景;而现在是为了保太平而奋力抗洪的夜景,这比那景观显得更壮美一些。
他再次抬头望望天上的月亮,又看看堤上灿烂如霞的灯光,感到在这一片平静而又和美的场景背后,很可能有一场激烈的风暴和洪峰会突然而至。
为了以逸待劳,赵一鸣让队员们靠着子堤休息,他一个人来回巡堤。在左边的大堤处,他碰上了广播、电视和报社的三个记者。越娇英说:赵一鸣很热情的对她笑:“有什么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