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火上加油
在“急诊室”门前恰好听到女陪护的疑问,和老年患者假设的话,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郑智省原本想就此结束当天的科室巡视,但却又心有不甘。du00.com报社被团夥骨干收买,写文登报
对自己诬蔑;某些领导被何慎、孟朝富之流谣言蒙蔽,对自己误会曲解;但他相信本院多数
医护员工,和广大患者定会正确看待自己的?
于是,他又重新鼓起勇气,来至门诊一楼相关科室巡视。他正欲走进“内一科诊疗室”,却突听室内似一男声在读报,他觉得好奇:正上着班要接待患者诊病哩,又不是“文革”搞什么“班前读”?于是,他当即伫步谛听。室内男声故作抑扬顿挫读道:“不错,无论‘冒名顶替专家坐诊’故设骗局,欺蒙患者也好;抑或手术疏忽造成医疗事故,残害患者致死也罢;从表面看,是应主要追究具体责任人。但能说没有他一把手院长的责任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正如‘文革’中经常强调‘要想搞好一个单位工作,必先端正方向路线’一样:正谓他医院主要负责人‘没有端正好津水医院的方向路线,所以才最终导至上述问题的发生’。这问题质问得多么的好啊!可以说入木三分。这位老记算说出了广大医患,心里想说却又不知该如何才能表达准确的话。”
当即便有一女声附和说:“着呀!以往某些单位出了问题,仅只追究具体责任人;但只要该单位工作目标完成的好,一把手照当先进照拿奖金;单位人总感有点不公,就是讲不好具体理由。这报上记者的话,可算说出了大家的心声。真该很好大力宣传。”
男声却又煞费苦心说:“嗨!只是不知道我们这位一把手,看过报上文章后会作何感想?”
郑智省听出来了,刚刚对话的两位,都是既往因工作失误,曾被自己会上批评过的人;按他们所犯错误程度,本该是受一定纪律处分的;当时班子会上,孟朝富就力主分别给他们“降一级工资”,至轻“记大过”处分的;是自己再三做工作,最后仅作大会批评“写出检讨以观后效”了事。可不知该两人受谁背后调拨?结果自己倒成了“恶人”。看来人之好心不一定得好报呢。但作为单位正负责人,能向当事人透露班子会底细吗?绝对不能!那只有自己受点委屈和误会了。
于是,他再次心情抑郁的离去;并犹犹豫豫登上二楼,欲去另一科室。刚至“儿科诊疗室”门前,空前的清静现像便让他当即一震。他知道既往这个诊疗室最忙,两医两护还常感人手紧张;不久前他们女主任还要求添人。可此刻门却半掩着,只听年轻女医生说:“马老师,往常这个时候,该早已家长领着小患者坐满了屋;可今儿咋这样冷清?”
女主任老马低沉地说:“县城有好几家医院嘛,不来这家去那家;同样的花钱看病买药,看病像其他消费一样,总要货比三家嘛。咱医院一连串出了那么多事,现又被登报暴光。你等着看,咱院若不彻底整顿,通得一段时间冷清着哩。”
前一女声不无忧虑地说:“马老师,那您说,报纸上文章写咱医院哪些事,究有几件是事实?尤其最后发那一连串疑问:什么‘在一个收益丰厚的营利单位里,其他不少副职都发了,开出了私车,住上了豪宅;个别甚至有钱送子女出国留学;难不成作为一把手的院长,却竟还那么贫穷?穷得至今仍住七十年代建的鸽子笼式小院;女儿只能读免缴学费的师范’?还问到什么‘每次购药或器械所得提成,他都用哪儿去了?也没听说捐给福利院或希望工程嘛;那只有一种可能:像其他贪污受贿官员那样,将大宗钱分批存入了国外银行,以后出国时享用’------这些又都是事实吗?”
马主任却又似是而非说:“那谁知道呢?既然上了报,总不会无风捉影吧?可话又说回来了,谁有头发也不会装秃子;再说哩,现时啥都能买卖,报上文章会不会也是院长仇家花钱买的呢?”听到此的郑智省不由长出一口气:总算有人坚持点正义。于是,他便又悄然离去------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卫生战线报》不过区区市级一行业小报,也许往日很少有人知道;更莫说订阅喜好了。可今日正因为登载了本县医院信息,且又恰是近年来不少人关心,却不明就理的一些问题,从而不能不给人们带来颇大的兴趣。你看,连平日大
报、党报都看得有点烦的县委主抓文教卫生的殷副书记,竟也引起极大的关注。
此刻,这张报纸正摆放在他办公室宽大的办公案上;自刚上班机关收发将报纸送给他,他及乎连看三遍。其他局外人看时作为饭后消遣,看完便扔一边。但殷副书记出于领导干部的责任感,看后自然引起高度重视,且反复琢磨文章内容,并分析权衡其真实性;原本他也对文章的出发点,尤其文前“暗语”,文后“结论”持怀疑态度,正想去宣传部找行家共同研讨一下,尚未起身哩,政协何慎主席的电话便适时的打来了。
对方开口便向他推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