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禽兽之王> 二百二十一、治国小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百二十一、治国小菜(1 / 2)

二百二十一、治国小菜

“诸位爱卿,请就镇北王一事各抒己见!”

第二天朝会,陈贤抛出了一个烫手山芋。

他一晚上没睡好,辗转反侧之间,全都是镇北王的往事和唐飞的进谏忠言。

皇兄当年,的确太过残酷,甚至超过了唐飞讲的那个昏君。岳飞元帅被害,仅仅杀了三人,而他呢,竟然灭了人家满门,连自己的亲妹妹都不肯放过。

唐飞说得对,冤案就要平反。皇兄已经故去,自己就得匡正这个错误。如果一力隐藏包庇,祸害的是大夏朝廷。自己本不是昏君,这个冤案也不是自己造成,可是,如果不能直面错误,不扫除笼罩在大夏天空的阴霾,不安抚将士心中之痛,那又和昏君有何区别?

这个问题回避不了,也不能回避。

他还不知道,朝中大臣多半已被唐飞说服。就算他不主动提出,今天的奏折也会如雪片飞出来。

然而,众臣没有一个说话,因为他们不好意思先开口。

目前形势,率先为镇北王讨公道,绝对能万人敬仰青史留名。这么一个天大功劳,是人家唐司令争取的,自己能抢着上吗?何况久未上朝堂的国公爷和老相爷还在场?

不错,金国昌和孙元庆此时就端坐在文臣武将的最前面。

别人没资格坐,他俩有。

可是他俩也没说话。

这个功劳,他俩也不好意思要,也是有意不要——都给飞儿。

站在金国昌后面的唐飞暗暗着急。

这么下去不是要冷场吗?好不容易把皇上的工作做通了,现在又让他没了面子,万一他恼了说句退朝,那这件事真的就难了。

可是他怎么也不开口呢?

怎么开口,镇北王遇害时,他还在吃羊奶,知道个啥?

他急了,暗暗拉拉金国昌的衣服。

这一下金国昌不能不说话了。

“皇上圣明!镇北王是和太祖皇帝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元勋,一生南征北战,乃是举国公认的民族英雄。老臣个人而言,为他平反昭雪理所应当。”

“郑国公所言极是。为镇北王平反,不仅仅是为他个人,还是为大夏着想,为无数被株连的将士大臣着想。一个国家,需要树立一个万众敬仰的典范,更需要千千万万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英雄。镇北王功高德勋,为他平反,肯定能够唤起大夏民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老臣建议,立即晓谕全国,公开为镇北王恢复名誉。”

孙元庆紧接着也开了口。

“奇冤不伸,天理难容!”陈飙毫不废话,却字字有力。

当年他也为此坐了大牢,如果不是母后二哥拼死说情,太宗大哥念着兄弟之情软了那么一小会,他险些头颅不存。说起来,他也是受害人之一。二哥登基,他曾多次强烈进言为镇北王平反,无奈二哥顾忌太多,为此他一直还憋着气。

不过三人口下还是留了情,只字未提太宗皇帝。

这是众人议定的结果,是一种策略。这么大的事,不讲究方式方法可不行。试想,一旦说出太宗皇帝,皇家颜面不好摆放,陈贤的脸面也必然受损。你一面要人家支持,一面又打他的耳光,他能听你的?

当然,不说不等于放过。太宗一手制造的冤案被陈贤平反,不就是说太宗错了吗?道理是明摆着的,众人都明白就行。

只说三分话,其余你去想。

三位大神开了口,众人自然跟着说。没有思想准备的那些人,包括曾为太宗亲信的那几人,慑于形势,也只能附和。

朝堂几十年,谁都不是傻子。

这种局面,并非完全是唐飞造成,也不能完全说众人趋炎附势。太宗当年残酷清洗剩下的大臣,除了极少数亲信,多半也是为了明哲保身说了违心之言。陈贤登基之后,虽有贤名,没有追究过往,然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些太宗亲信也不傻,退隐的不说,归附的根本不敢再出头。

开玩笑,还去死忠太宗,自己的命就没了。

对这个结果,陈贤脸上火辣辣的,但他也明白,这是大势所趋。平心而论,如果不是皇帝,他也会提出这个问题,就像他的三弟老王爷。可是,他现在位子不同,必须首先考虑皇家的利益。既然众人只单纯为镇北王平反,皇兄那一页就翻过去吧。

“众卿之言,甚合朕意。着礼部即日起,全力筹办镇北王葬礼。谕太子陈江组织得力人手,全权负责督办。”

“皇上圣明!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退朝之后,最高兴的是陈江。

做了十几年太子,军中无一卒,朝中拥者寡。特别是近年来三弟陈永四弟陈固抵抗大赵声名远播,备受父皇瞩目,自己处境尴尬,地位岌岌可危。长此以往,自己这个储君绝难做下去。

怎样才能保住地位?只有找高人相助。

唐飞的闪亮登场,让他眼前一亮。对,就找他。

这个神奇小子,不仅自身能力出众,身边还有那么多高人神人,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