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曹丕传> 第四章 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书(1 / 3)

我们在野外饱餐一顿之后,午后方才回城。du00.com一路上有些冷清,虽说是冬去春来,郊游射猎的好时节,却根本没有权贵子弟出来游玩。这不奇怪,因为就在去岁和今年年初发生了太多的事,让往日热闹的许昌城笼罩在沉闷的阴影中。

己卯年,大将军领冀州牧袁绍攻灭了公孙瓒,独占冀、青、幽、并四州之地,从而一跃成为天下最强的诸侯,拥兵数十万,后防稳固,粮草充足。袁绍踌躇满志,发布檄文,兵进黎阳,邀父亲“会猎”与黄河之畔。老友相邀,不可不至,父亲命臧霸进攻青州,占领齐、北海等地,确保右翼,命东郡太守刘延驻守白马、将军于禁屯兵延津,扼守黄河渡口,并在通往许昌的咽喉要道官渡分兵驻军,准备与袁绍一决胜负。

就在此时,许昌内部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变故。先是在朝中任左将军的刘备借着拦截袁术的机会,杀死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不归,宣布脱离父亲的治下。紧接着,庚辰年正月,父亲接到密报,车骑将军董承等人,阴谋串联,意图谋害父亲。父亲大为震怒,立刻逮捕董承,抄家搜查,找到了一份密诏,和一份盟约。原来是当今的皇帝陛下不满父亲专权,下密诏于董承,让他联络群臣,谋杀父亲。参加这一计划的有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子服、吴子兰、长水校尉种辑,以及左将军刘备等人。

暴怒之下的父亲,施展雷霆手段,将董承等人统统抓捕,夷灭其三族,直杀得人头滚滚,风雷变色,并决定立刻发兵,亲自讨伐徐州,剿灭刘备。

一时之间,许昌上空就笼罩在阴霾之下,北有袁绍大兵压境,东有刘备叛乱于侧,内有董承等人血迹未干,人心浮动,暗潮汹涌。

说起来事态严重,情势危急,但是我其实并不感到恐慌。比这更危机的时候我都经历过,甲戌年,吕布入兖州,丁丑年,张绣叛宛城,那种命悬一线的危机我都经历了,何况如今?再说如果我知道的历史是真的话,这一次父亲终究会以弱胜强,从此开始走向他事业的巅峰。

我所想的是我要在这其中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

看着身边一脸兴奋表情的曹真,我忍不住有点羡慕他。他一定是在幻想即将开始的大战,他可能想到了他驰骋疆场的英姿,甚至想象他建功立业直至封侯拜相的一天。在少年人的心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想象都是正常的。我曾经也那么幻想过,也为未来那无数的可能性而心潮澎湃过。可当我和一千多年后的那个灵魂合二为一后,我不可抑制的发生了变化,我的外貌十四岁,可我的内心却已经是个有着三十多年人生经历的中年人,而且知晓了我们曹氏一族近乎悲剧的命运。

知道的太多是财富,但有时候也是负担。如果我什么也不知道,我可以按照历史原本的走向,按照我的野心,去追逐那诱人的权势。我能当上五官中郎将,当上副丞相,当上魏太子,而后还能继位魏王,最终登基称帝,享受七年的帝王之乐,我死之后的世界又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已经依照我的本心做了我能做的所有事,虽有遗憾,但尚算完美。

不幸的是我什么都知道了,我知道我死之后我的后世子孙终究也未能征服那些与我父亲和我斗了几十年的老对手,甚至曹氏皇族像当今的皇帝陛下一样沦为他人的傀儡,被人鱼肉,直至取而代之。而一切的因由在我达到人生定点,登基称帝的那时就已经被埋下了。

我不能视而不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那不是我的性格。

生逢乱世,我早就知道,人所要的所有一切都是争出来的,不管是多么遥不可及的目标,只要去争就要可能得到,反之,如果不争,等待着命运的赐予,则什么也得不到。为了我的大志,为了曹氏一门,我一定要和那所谓的大势去争上一争。

带着这样的思绪,我一路上沉默寡言,回到家后,我清洗一下就进入书房,开始我每日必做的另外一件事情,读书。我的父亲对子女的要求很严格,不但要求我们习武,读书方面更是时常鞭策。他本人也以身作则,虽然常年征战在外,但即便是在军旅之中,依然手不释卷。

其实我最佩服父亲的不是他那高超的用兵之道,和强悍的政治手腕,而是他的文学修养。父亲的诗文雄浑悲凉,大气磅礴,弥漫着一股英雄之气。我曾经想要模仿,却无论如何也写不出那种味道出来。想来这也和人的禀赋气质有关吧,父亲是个天生慷慨豪迈的人,而我却没有继承他的那种胸襟。毋庸讳言,我的胸襟不如父亲开阔,我是一个有点小气的人,敏感而爱记仇,如果我像父亲那样去写诗文,结果都是不伦不类。如果写一些闲情逸致,忧思情伤之类的文字,我却能得心应手。只能说禀赋天定,个人无可奈何。

我所读之书并没有限制,幼时开蒙学的是儒家经义,经义通读之后父亲便不再限制我的兴趣,诸子百家,兵法韬略,诗赋文章,只要我喜欢尽可以随意学习。如有不懂之处,司空府属下饱学之士众多,可随时请教。当然,父亲会不时考校我的学业,如有偏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