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曹丕传> 第六章 尹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 尹氏(1 / 3)

如果在这个时候出现父亲想要代汉称帝的流言,极大地可能会引发叛乱,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读零零小说,

对于华夏子民而言,“汉”这个字绝对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其影响之深远超历代王朝,哪怕是繁华如大唐,富庶如大宋,刚强如大明也不可比拟。在后世,大汉王朝虽然消亡在历史中,可华夏子民依然对其思之切切,不能忘怀。华夏的主体民族称“汉族”,文字称“汉字”,男人称“汉子”,服饰为“汉家衣冠”,雄烈刚勇之人为“好汉”。“汉”这个字成了华夏民族的一个重要标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大汉底定了由秦开创的帝国制度,并开疆扩土,扬国威于域外,使华夏子民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由此而生。汉亡后是持续了几百年的被称为“中国中世纪”的五胡乱华时代,在异族统治的蹂躏下,大汉遗民无不对那个曾经强盛无比的大一统王朝心生怀念,所以不管王朝如何更替,他们都只认同自己是“汉人”。

从这一点上不得不说大汉是中华历史上最成功、最深入人心的一个王朝。哪怕是如今这个群雄并起的乱世,大汉依然是最有号召力的一个政治旗帜。不论是谁想要冒头篡汉都会被群起而攻。这也是几年前父亲毅然挥兵西进,将许多诸侯避之不及的汉天子迎入许昌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了汉庭在手中,父亲的势力就是这个天下最正统的政权,对汉室忠心耿耿的人才就会聚集到父亲的麾下,父亲发出的命令就是代表大汉朝廷的声音,父亲讨伐的对象就是乱臣贼子。所以父亲决不能篡汉,在这个时候一旦他有废除汉帝的意图,那么他苦心经营的势力就会顷刻瓦解。

“子桓,那个盒子里有上好的麝香,你拿着,和我一起去尹夫人那里走一趟。”母亲指着架子上的一个漆器盒子说道。

我捧着盒子,母亲也不叫随从,只我们母子两人前去。来到堂前,曹彰依然在那里跪着,见我们出来,又把头别在一边,一副倔强的模样。我不禁感到好笑,这个爱胡闹总是闹别扭的熊孩子将来时怎么成为一个威震敌胆的大将军的?

母亲瞪了曹彰一眼,示意我把地上的竹简捡起来。我俯身拿起竹简,就看见曹彰的嘴唇似乎动了一下,随即又紧闭起来。我轻笑一声,直起身跟着母亲走。来到外面的廊下,母亲停住,说:“你先看一下这书里的内容。”

我点头应是,把盒子放下,打开竹简就着廊中的灯笼观看。正文没什么稀奇,和流行的《春秋纬》一样,旁边却有许多批注的小字,引用了许多名家对“当涂高”的研究,甚至有大宗师班固的说法,言道:“当道而高大者,疑为魏也”。

我心中倏然而惊,不管这是班固的说法还是有人假托班固附会上去的,都让我触目惊心。我想到的不是“我”最终会建魏代汉,而是当年父亲起兵之所就在陈留,而陈留就是战国魏之故都大梁,如此也可与“魏”牵连上。在这个大争之世,野心家们为了证明自己得天命,哪怕是强词夺理也会把谶言和自己联系起来,以证明自己是天命所授。这个东西如果真的被曹家人宣扬出去,那恐怕就是裤裆里粘黄泥,不是屎也是屎了,怎么也说不清楚。

“其心可诛!”我咬牙切齿的说道。

“何晏他没那么大的胆子,也绝想不到。”母亲很冷静,“子桓,现在你父亲面对的就是一个乱局,外面的局面很乱,里面的局面也很乱。你父亲的敌人就希望他乱起来,这说明他们怕你父亲,只有让他乱起来他们才好浑水摸鱼。我们在大事上帮不了他什么,做为他的妻儿,我们只能尽力的把这个家给稳起来,让他后顾无忧的去收拾那些内外的敌人,这个道理你明白吗?”

“孩儿明白。”不说我那段三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就以我这十多年的成长我也早已明白,在我父亲的这个地位上,已经无所谓内外之分,家事既政事,而且有时候还是至关重要的政事,处理不好家事的人早晚会失败,这方面已经有太多血的教训了。

母亲说:“你与曹彰、曹植他们不同。一者在这个家你年纪最长,是兄长,理应更加懂事,二来你自幼就跟在你父亲和我的身边颠沛流离,见得比你的弟弟们多,懂得也更多,在非常时期,你应该知道如何去做对吧?”

母亲是了解我的,她知道我也看不上何晏。这小子人不大,心却不小,托庇于我们曹家门下,却还自认为他们何家的门第比我们曹家高贵,以姓曹氏为耻。而且母亲知道我这个人心胸绝对算不上宽广,一旦恨上什么人那就是真恨上了,根本就解不开心中的那个疙瘩,她怕我为了曹彰的缘故出手报复何晏。我心中冷笑,我若出手,那小子非死不可!但母亲不知道的是,她的这个十四岁的儿子,其实早已经学会了权谋霸术,非常之时,但求权益,暂且饶他一命又有何妨?以后有的是机会炮制他!

我把那册书简收到袖子里,脸上露出微笑的表情,说道:“母亲但请放心,孩儿明白该如何做。”

尹氏对母亲和我的到来感到很惊讶,显得有些局促,慌忙招呼婢女送来香茗果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