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处的小院依旧没有几个人,所以我依旧是孤零零的,不管过去,还是现在。我也早已习惯了这无聊而又充实的生活。日出而习,日落而息。
在这几座山头来来回回熟络了,甚至去过几次大殿,外门的弟子有很多都在那边,那边倒是有几分世俗般的热闹,而我却偏偏喜欢这种安静的远离世俗,就好像某个人一样,安静而不染世俗。
很多山头都有水,或者泉,或者瀑布,而往往瀑布下是人最多的地方,就像我现在走着的吊桥就是通往那个地方。这座吊桥也是二十四桥之一。
我在瀑布下没有停留多久,只是看了看他们的习剑,无疑,他们不是在悟,而是在习。无疑,我对这也没有兴趣。过了瀑布之后倒是有点寂寞空旷了,无山无石,无楼无阁,难得在蜀山看到一大片荒原,而且是悬空着的。这座山头最热闹的不过是一条瀑布,除此之外,一无是处?我也大感意外。
我在这片荒野里停了下来,在杂草上坐下,心中倒隐隐觉得这片荒草地似乎有些不同,或许是最远离世俗的地方中最像世俗的地方的缘故。我闭上双眼开始了每天的练习,感受天地元气,金之锐利,木之生机,水之润泽,火之热烈,土之浑厚。感受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水一尘。感受它们独特的气息,而此刻,仿佛一切与天地同在。我摊开手心,试着开始尝试以前没有想过的东西。醉里笑告诉我,每个人五行都不全,而我缺水和木,所以虽可以感受到二者的元气,却永远都不能随心所用,所以我一直没有尝试过,他没必要骗我。但是,他同样说过,全五行的人在元气的使用上更灵活更多变,所以在道途走的更容易更遥远,所以,全五行的人有天才之说。无疑,每个人虽不是天才但都想成为天才,尽管知道自己五行不全,而我还是想试一试。
手心上渐渐出现了雾气,很湿润的感觉,凝结成浓浓的一团白雾。我心神一动,将欣喜暂时搁置一旁,尝试将更多的水的元气调动起来。手心上的白雾渐渐变化开来,蔓延到全身,我想此时的我定身在一团白雾之中,因为这深秋的季节里,当水打湿衣裳的时候,很冷。一滴滴水滴子啊周遭漂浮着,像下雨的瞬间被定格了,而我无疑可以感受到每滴水的存在,因为它们都是有气息的。
我站起身,周围的水滴全部落在了地上,化入泥中。我将衣服弄干之后从背上拿出那把竹剑,竹剑是否用木元气才更合适?我不禁又好奇了。心意渐动,手中的剑被御了起来,而我用的是木的元气,竹剑的青色剑芒里多了几分生机与灵动,却少了几分锐利。我试着二十四桥的剑诀,竹剑剑影渐分,分为二十四个,每个都带着淡淡的青色的剑芒。二十四剑在身侧围绕了三层,最内层八剑,中间八剑,外层八剑,剑柄垂在地面上,剑尖指着更高的天在快速转动着。手中的剑诀再变,最外层的八剑化为剑虹直上高空,中间八剑拖着剑芒指向八方飞了出去,最里层八剑合而为一,化为一道刺眼的剑芒出现在我的指尖上。高空中的八剑快速的由向上变为向下,从高处似流星般射下,插在地面上,构成一个大圈,剑影将地上的泥土掀起,化了尘。而飞出的八剑正好从围成圈的八剑间隙飞了出去,剑影闪向远方,最后停了下来,我知道这是剑招的极限距离。我看着指尖的这把剑,直接把剑芒指向远处荒野的几座小山丘,手中剑芒如虹,化一道光束射向远处,轰隆的巨响伴着缭乱的光华,在这荒野里显得很突兀。待光华平息,尘埃落定,这荒原似乎变的有点不同了。周身不远处一个圈的地方不见了荒草,只剩大大小小的八个坑,坑与坑之间则是一道不浅的壑划了出去,远处的山丘,中间的一座已经不见了,旁边的一座看起来也缺了一部分,或许地上的泥土又会厚几分吧!手一挥,远处光华微闪,却是我的竹剑,它在最后一道剑芒里飞向了山丘的方向,现在,也是回来的时候了。
二十四桥,从名字可以知道是根据蜀山的二十四桥而来的,外层八剑构成一个圈,主防,中间八剑则像吊桥一般勾通圈子内外,攻向八方,最后八剑却是合而为一,是此剑诀的最强杀招。如此说来,此剑诀攻守兼备,主次分明,的确高明。只是一开始用剑之人将更多的心神放在外八剑之上,所以这八剑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走了最远的路却是最先到位,中间八剑直接飞出却是落在了它的后面,似乎是以守为先,攻击次之,但不难看出中间八剑的杀意明显不足了。或许这只是切磋时用的剑招,并不讲究杀敌。如果真要杀敌,那么当以攻为主,中间八剑先出,外层八剑在后防漏网之鱼,而最后一剑则恢弘壮丽,威力甚大,做八剑的后续杀招倒也和之以理。当然这也就是我的猜想,不过道门不讲究杀心,或许此剑诀本来就是一门防守剑诀,亦或许这样的招式亦有高明之处,总之一切都是我暂时不能参透的。
我收起剑走向那边的山丘,因为本来就是出来散步悟剑的,漫无目的的走也算是最有目的的办法了。
五座山丘只剩了三座半,这三座半里,正中间一座却和其他几座有点不同,这座山丘的顶部是平的,不像其他几座那般圆滑,山丘顶的平台上依旧是荒草,只是此处的草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