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连,分三个排,二个排都是普通民兵,除了平时训练时可以摸摸枪外,其他的时间没有武器装备的。但是,有一个民兵排几乎全部由我们村的退伍军人组成,一式的56式冲锋枪,几乎成为职业的武装军人。
地区市政府驻地的那个师的师长派了一个作战参谋到王宅村,给我们的武装民兵再训练了1个多月。
他先训练民兵们的作战技能,打枪、打跑,还练拼刺刀。然后,他把王宅村周边地形都看了一遍,把最有战斗力的三个民兵班做了以下的具体部署。
一个民兵班驻扎在区人民公社驻地。
那时,区人民公社政府办公用房,用的是王宅村一家富农的大宅,土改时被没收了,区政府在那大宅的周边又建了一些房子,当做区人民公社的办公场地。
这一个班的武装民兵专门保护这个地方,区人民公社驻地的楼顶架一挺机枪,架上探照灯,晚上灯光通明。
一个民兵班驻扎在王宅汽车站。
那时,我们县的主干公路穿过王宅村的中间,在村中央,建了一个新的汽车站。
这个班的民兵配备最好,有四挺机枪和两门迫击炮,都布置在这里。
汽车站的墙角,堆着沙袋,公路两侧各架一挺机枪。汽车站楼顶,两栋楼上各架一挺机枪。两门迫击炮也都部署在汽车站的楼上。
公路上架着木头架子,可以随时拦下公路上汽车的通行,汽车站的沙袋上,架了2只高音喇叭,平时放些革命样板戏,如果有汽车从县城那个方向开过来,站岗的民兵们可以随时拦下。
如果不听命令,高音喇叭会大声的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如果汽车不执行高音喇叭的命令,那么,机枪子弹就扫过来了。
还有两辆墨绿色的军用三轮摩托车停在路边,随时可以追赶不听命令的汽车。
有些汽车,由于司机没有听从高音喇叭的命令,被机枪打破车窗玻璃,最后,只能乖乖的接受检查。
最后一个民兵班负责巡逻。
白天,要进王宅村,在公共区域,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如果要进入村里深处,马上会被人盯上,陌生人会被带到汽车站的办公室盘问。
晚上,这个班的民兵负责站岗放哨,村里,布置了几处暗哨,村外,还有流动哨。
军队的作战参谋毕竟是专业人士,一个多月的时间,把王宅村搞得象一个军事重地似的。
王宅村的老大是王兴禄同志,这个时候,他每天神气活现的,天天斜背着一支“木壳”(就是驳壳枪,在我们农村,叫“木壳”),就是我们在陈佩斯和朱时茂小品《主角和配角》里看到的那支枪一样,到处转悠,吃住都是汽车站的一个办公室,指挥着村里的民兵连,俨然就是这片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那几年,他不进山偷树了,村里人也不进山偷树了,每个武装民兵每天晚上的工作都有5毛钱人民币的补贴,那时,一个公社干部也就是30多元人民币一个月的工资,这些钱都由地区市政府划拔过来的,对于我们村里人来说,也算是一笔很好的收入。
由于被“红师”的人占据了王宅村,并且占据了王宅汽车站,他们可以随时把我们县的交通要道封锁住,搞得县政府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们很恼火,因为,他们如果要出这个县,去其他地方,就非常的不方便。他们如果要去省里开会,就走不了经过王宅村的这条主干公路,往东往南走的主要公路都被切断。他们要去一趟省城,就必须往西往北,翻越很多山,走很多盘山公路,才可以到达省城。
看到这样的情况,县城的领导们气的半死,很想端掉王宅区人民公社和王宅村这个“红师”的基地。
由于李宅村与王宅村的历史恩怨,李宅村自然就归到“联总”这边去了。
“武斗”一开始,李宅村也成立了民兵连,但是,他们村的民兵连一直没有什么战斗力。武器装备方面,与王宅村比较,也是天地之别,王宅村的民兵们在军队的作战参谋训练一个月以后,根本就没有把李宅村的民兵们当会事,两边比较,就象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对比,根本就没有把他们当作对手。
“武斗”结束,大家又和好如初,两个村毕竟的邻居,相互还是要团结合作的。
后来,李宅村的党支部书记亲口告诉王兴禄一个惊人的秘密。
某一天,县委会主任带了几十个公安和武装警察进驻李宅村,他们想派人进入王宅村,抓捕区人民公社的领导和王兴禄,准备一网打尽,即使全部对手抓不到,抓住王兴禄也是可以的。
他们觉得,只要把这些领导都一锅端掉了,就可以搞定王宅区人民公社,也可以搞定王宅村,从而把“红师”彻底打败,最起码,可以把县里通向省城的公路交通线打开。
“那时,几乎县公安局的所有警察都到了李宅村,还有几个军队的特种兵转业的警察,作战指挥中心就设在我家里。本来,县革命委员会主任要求公安局长带人进王宅村抓捕,立了一个名单,但是,公安局长了解完情况以后,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