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会议。
第一次案情分析会在王宅区人民公社的会议室举行。
参加会议的有以下几个人:
县公安局方面,有局长李耀祖,刑侦队长张国庆,还一位年轻的民警,再加一位女民警,专门负责记录。
区人民公社这方面,我作为村里人,又是死者比较亲近的自家人,对于村里的情况比较了解,自然参加。
区人民公社的书记老赵,还有负责整个区人民公社的治安工作的专员老陈。
老赵书记对于我们村的情况几乎不怎么了解,让他参加会议纯是面子问题,在他的地盘办案,总得让他了解一下情况。
陈专员专门负责我们区人民公社的治安工作,当时,阶级斗争的概念已经没有多少市场了,他作为新来的公社干部,对于我们村的情况也不怎么了解,但是,他对于整个区人民公社的社会治安问题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他也算是半个公安人员,他的看法和想法或许有比较好的帮助。
我们村里人,邀请了村支书王兴奎,他与我堂叔王兴禄同辈,但是,年纪要小好多,是一个脾气很好的好好先生,做了十几年的支书,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在自己的堂哥王兴禄担任王宅村革命委员会主任时,那个人来做王宅村支书都是小媳妇,只配给他提鞋听命的份。
早几年接王兴禄的村革委会主任的新主任没有来参加会议,他去外地走亲戚,还不知道村里发生的事。
村里参加会议的,还有一位就是王宅村治保主任王兴安。
王兴安也算是村里的头面人物,村治保主任的全称就是村治安保卫工作委员会主任,算是人民公社治安专员的下级,在阶级斗争风行的年代,村治保主任是村里很重要的一个角色。
王兴安,瘦圆脸,五十多岁的年纪,五短身材,身高只有150公分左右,但是,短小精干。
他的家庭挺有意思,老婆特别能生儿子,一共生了5个儿子,1个女儿。
他家里儿子太多,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好在他老婆很勤劳,除了农活外,还在家里开了一个豆腐作坊,每天都做豆腐。
他们夫妻二位,每天做一担豆腐,半夜就要起来磨黄豆,然后烧火,很辛苦做好豆腐。天亮了,就由王主任挑着豆腐担子,在全村卖豆腐。
平时,每天只做一担豆腐,逢年过节,买豆腐的人很多,家里就要做很多担豆腐。
“豆腐啦!”,我小时,每天早上,我们还没有起床,就可以听到王主任嘹亮的吆喝声。
村里的家庭妇女,或者拿钱,或者拿豆子,去买豆腐,或者用豆子换豆腐。
正是由于这样的勤劳、辛苦,王主任夫妻二位才把5个儿子和1个女儿拉扯大。
家里养了五个儿子,儿子长大了,就象一群小狼。
五个儿子都象他,都不高,都是一样的五短身材。但是,毕竟有五个儿子,在我们村里,号称王家“五虎”。
如果王主任与村里其他人有点矛盾,有点纠纷之类,五个儿子都会跑过来帮忙,一般人家都是怕他们家的,因此,王兴安主任也算是村里的有势力的人物。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阶级斗争观念突出,村治保主任是很重要的人物,因此,王主任在村里,算是威风八面的人物。
文化大革命时,村里与其他地方一样,经常要开各种各样的批斗会,还经常要开忆苦思甜会,在这样的会议上,都是他出头露面的好机会。
批斗会几乎每过几个月就要开一次,批斗的对象最主要是村的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统称批斗“地富反坏右”现场会。
有时,我们村的与邻近村的“地富反坏右”一起批斗。
有时,与其他刑事犯罪分子一起批斗。刑事犯罪分子在当时形势下,都要执行公捕大会,为了营造公捕大会的声势,在我们王宅村开公捕大会,经常会拉几个“地富反坏右”分子去陪斗。
只要是我们村里组织的批斗大会,那么,王兴安王主任都是台上的领袖人物。王木牛带武装民兵管绑人、带人,王兴安主任主持会议,并宣布会议的开始和结束。
木牛的爹是不屑去参加这样的会议的,他基本上不参加这类的批斗会,除非是上级领导一定要求他参加。
我小时,经常跟着自己的同班同学去参加这样的批斗会议,因为,开很多批斗会,都会要求学生排队去参加,所以,我总是可以看到王主任在台上忙碌的身影。
他太矮了,有时,被批斗的对象太高大,这给他出了点难题。
开批斗会时,被批斗的人都必须低下头去的,认真听各类人的讲话和发言。
有时,被批斗的对象,还必须在胸前挂一块大牌子,上写他的大名。
批斗会往往要开几个小时,被批斗的人有点受不了始终低头听大家的训话,时间长了,他就慢慢的把头抬起来了。
于是,王兴安主任走过来,把那个抬起来的头重新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