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现代版拍案惊奇> 五十三回 花言巧语本无错 只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五十三回 花言巧语本无错 只因...(1 / 1)

事到如今,当时的办案警官为了洗刷自己,还在口口声声说抓捕李卫星是为投资人好,还以为这些投资人的思维依然停留在李卫星刚被抓时的二年之前,那么好糊弄。

明着有人看见公安四支队负责人在东虹桥小额贷款公司那个法人家里喝酒寻乐;明着是那个女人打着东虹桥小额贷款公司的名义向四支队报的案;明着是那个女人向四支队报案定下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基调。

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这个女人是那么有能耐、有素养、有定海神针般的功力,司法罪名顺手就能粘来;凡粘就用;要用就告;你告了公安就借机抓人。

这一连串的表象如今会让维权了整整两年之久的投资人怎么看?怎么去想呢?

当时看不清楚、想不明白的投资人经过这两年的磨砺,慢慢看透了电视剧中常用的那些套路被采纳、勾划到“李卫星非吸案”的剧本之中去了,只是故事情节大同小异罢了。

说穿了也就是公安四支队负责人在喝酒寻乐时,给东虹桥小额贷款公司、给高利贷者施建祥支招,然后指使那个女人出面前去报案,紧接着四支队就以“正义”的化身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面前,立马抓捕李卫星,展现出公安是投资人的“保护神”那种高大形象。

接着以下的一幕就是利用公安的公信力向外界扩散说是李卫星要卷款潜逃,用拔打电话的方式通知投资人,借以蛊惑投资人,拿着早已准备好了的格式化报案单,等着投资人前往当地派出所“配合调查”。

好一个“卷款潜逃”,楼在没有易主李卫星卷哪门子的款?就是易主了对投资人来说也只不过是换了一个东家,“买卖不破租赁”并不造成损失,你公安四支队瞎咋呼什么!?

说是“配合调查”实是让投资人替换下高利贷充当报案人的角色,用以蒙蔽社会、蒙蔽上一级领导,暗中保护了高利贷,这一切似乎都在他们的预谋之中。

办案警官对投资人追责公安四支队负责人故意斩断“李卫星非吸案”中的犯罪链条,也有相当说服力的辩护词,那就是:“李卫星非吸案”中的剧情怎么可以让李卫星与房产中介搭界呢?

办案警官打起了比喻,譬如有一个人要去杀人,去买了一把刀,总不能把卖刀的人当作同案犯抓了吧?这“生动”的比喻听来似乎也有道理,但并没有洗清代表的脑子!

此时的代表也不与办案警官争辩,急中生智也与办案警官打起了同样的比喻:一个人想杀人,买了把刀,但没有人甘愿被杀,于是他找中介,叫中介带人过来让他杀,酬劳即按人头支付佣金,结果他杀人无数,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中介赚了大笔佣金走了,那么你公安不抓卖刀的,那个赚取佣金的中介你也不抓吗?

你不抓中介,无非就是不愿意给投资人一个受害人的名分,无非就是要将他们的投资款划入“罪资”的范畴,便于后期侵吞。这样一来你公安四支队还能说是为投资人好吗?

说白了,中介背后有强大的律师团,树大根深,你一个公安四支队也撼动不了他们,知趣一点还是绕着道走的为好,捡几个软柿子捏捏也同样显得你公安四支队有能耐,这样不是更好吗!?

办案警官无言以对,谁也说服不了谁,洗脑的功夫也算是白费了。其实该抓谁又不该抓谁,自然都是你公安分内的事,这三千三百多个投资人也管不着那么多。

但你不该吃着碗里,又盯着锅里。妄想将李卫星与三千三百多个投资人通吃了,那样势必就引发了众怒,势必将你的丑行一一暴露无疑。

历来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在干,天在看;天下万物必然存在着一种世人无法抗拒的因果关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现在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

代表的这一着也是在提醒那些仍在算计投资人的那些鸟人,小心挨那不该挨的枪子。

其实很多明白人都很清楚,这三千三百多个投资人,其中有多少人拿着一生的全部积蓄,才换取了这样一块小小的他们眼里的“奶酪”。指望这样一块奶酪解决将来的自身养老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及医疗保险问题、岂能让人随意觊觎呀。

但就是有些人不知地有多厚天有多高,妄想利用司法程序将这些人的奶酪,一咕噜吞进已是大腹便便的啤酒肚里,还冠冕堂皇地宣扬是为了保护国家金融秩序,保护投资人。

眼前,各自围绕着相关的经济利益进行的一场搏杀还在延续,但谁也不清楚在这场搏杀中,地方上最高父母官将会进行怎样的指导,让市高院那帮接手的法官做出方方面面都无可非议的裁决呢?

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