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地当一名安乐王爷。
刘允的叔叔伯伯们对于父皇的偏心,将诺大的江山交到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的手里的做法本来多多少少心里有一些怨念,奈何刚刚接到父皇的严词敲打,眼下父皇新逝,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要赶赴京师,去送父皇最后一程。谁知道等到的不是新皇邀请各位叔叔伯伯赴京送葬的诏书,而是第一不得擅离王国封地,第二上交兵权治权的削藩令!最重要的是不得赴京见到父皇最后一面!
刘允的各位叔叔伯伯们简直气炸了,脾气不好的如韩王,赵王和秦王等人直接砍下来使的人头遥拜祭天,不约而同宣布造反!九州大地,兵祸再起!
朝廷兵马等着呢!
一众名臣宿将们,太平了二十年,心里面简直已经长草了,听到有仗可以打,无不欢声雀跃。
于是在以武胜侯夏侯婴之子夏侯渊为首的名将后裔的指挥和老臣宿将们的谋划之下,各地藩王们的反叛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不出一年便被朝廷兵马纷纷平定。王朝境内势力最大的藩王,只剩下北面的燕王刘裕,和他一奶同胞的兄弟辽王刘旦了。
燕王刘裕在接到了朝廷的削藩令以后,既没有表示顺从,也没有像秦王赵王韩王一样,立即起兵造反。而是一面令家人好吃好喝招待使者,另一方面成日里在王国都城燕城四处游荡,在众人面前用手抓起大把大把以麦芽糖伪装的狗屎,塞得自己满嘴都是,还把真正的狗屎涂在自己的脸上,在大街上拦住使者,疯言疯语!
辽王刘旦则是处于完全吓傻了的状态。也不说向朝廷表示归顺,上交兵权治权,也没有说要起兵造反,而是命令手下卫兵们,里里外外把王府把守得水泄不通。至于朝廷命官求见之类的一概不加理会,朝廷兵马在王国内有什么调动之类的也一概不闻不问,每日里只是饮酒高歌,畅饮无度!
消息传到姑苏,新皇的嘴角露出了一丝令人玩味的微笑。此后朝廷兵马调动,一旦牵涉到燕王和辽王的,一概不允,也没有解释为什么。直到其它藩王在一年的时间内纷纷伏诛,新皇宣布罢黜一众老臣宿将,重新任命贾泰为征讨大将军兼讨燕伐辽大元帅的时候,朝廷大臣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位,真的把镇守大楚北部边疆20年,和北匈骑兵交战多次,斩首不计其数的真正最为强大的藩王当成疯子啦!
新皇刘允,内心里面其实非常排斥这些充斥在朝堂内外的雄赳赳气昂昂的武夫和他们的后代们的,只是形势所迫,不得不用,但是如今大局已定,十几位造反的藩王们,如今只剩下了一个疯子,和一个吓傻了的傻子了,刘允心里说什么也不愿意再让这些功臣后代们再立鼎立新朝的泼天大功了。再加上贾泰见此情形,一颗名将的心早已经按捺不住了,早知道这些造反的藩王们如此草包,我贾泰何必一开始如此谨小慎微,白白让这些目中无人的可恶的武夫们又抢走了这么多功劳。因此,剩下来的这一个疯子,一个傻子,无论如何不能拱手让人了。
贾泰和刘允,真是一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绝世好师徒。君臣二人又一次不谋而合。短短一番商议之下便达成共识,要收归朝廷兵马,在新君刘允皇帝陛下和忠臣贾泰的指挥下,打一场漂漂亮亮,酣畅淋漓的大胜仗,好让天下人明白,大楚王朝,并非只有这些所谓功臣名将们能都带兵打仗呢!
在刘允的英明决策下,贾泰顺利地接管了朝廷的80万精锐的指挥权,并且按照自己的心愿,把军队中高层清洗了个遍,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变成了他贾泰个人意志的延伸。怪不得这么多人都喜欢带兵打仗呢,这感觉,真是前所未有地爽!
这一边,贾泰意气风发,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手握天下重兵的统帅,面对着帐下一个个看起来凶神恶煞却又无不低眉顺目的强兵悍将们,贾泰感觉自己似乎要飘起来了~~~天下兵马大元帅,讨燕伐辽大将军贾,鲜红的旗帜上面写着一代儒将贾元帅贾大人亲笔手书威风凛凛的大字。贾泰在天下人的瞩目之下,开始了他长达三年,一年比一年惨淡的统兵生涯。
另一边,时年三十岁的陈凌,心里对父亲陈英的遭遇一直郁结于心。
燕王殿下的装疯卖傻,父亲一眼看穿,并且对表面上冠冕堂皇正义凛然的名臣贾泰内心的小九九分析得一针见血。他几乎提前看到了色厉内荏,只知道纸上谈兵,毫无人臣担当的贾泰,被燕王殿下以少胜多,打得满地找牙的惨状。对于治文皇帝喜文厌武,同时又期望建功立业的细微心态也分析得毫厘不差。朝中忠心耿耿的文武老臣们对于新君一面不断饱含新的期望,一面不断失望的现状,父亲也心知肚明。
陈凌对父亲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些年父亲一直闭门谢客,与朝中故交好友们并无什么来往,仅仅凭借朝廷官方的邸抄,和朝中大臣们的只言片语,便可以得出这么精准的分析!实在不能不令陈凌心悦诚服!
陈凌的心里突然产生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这个想法足以让他热血沸腾,心情激荡,久久无法平静。他要悄悄北上去寻找燕王,将朝廷这边的情况明细悉数告诉燕王殿下。因为他相信,骁勇善战而且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