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长风乍起> 第3章 楔子(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楔子(三)(3 / 3)

于隐忍的燕王殿下最终会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而陈家,也会因为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重新站上朝堂,成为大楚的名门世家!他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久久默然不语。

最后,父亲竟是默许了他的做法。

陈凌拜别父亲,只带上了一个家奴,对外宣称父亲身体染恙,要亲去秦山一代采药,寻访名医云深道长。陈英已经二十余年不问政事,楚王朝的新贵们甚至早已忘记了大楚原来还有这么一号鼎鼎有名的人物的存在,是以陈凌的离家出走,并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陈凌甚至比志满意得的讨燕伐辽大将军贾泰的兵马都先行一步来到燕境。燕王对陈英的大名早有耳闻,对于陈英帮助大楚开国的种种谋略,奇思妙想,私下里也是倾佩不已。如今得到陈凌的效忠,燕王心怀大畅,在接风家宴上拉着陈凌的手说道:孤得陈凌,如鱼得水!当即拜陈凌为军师,为了保护陈凌在京师的族人,对外密不示人。

陈凌尽以姑苏朝堂虚实告知燕王,朝臣心态,贾泰底裤的颜色,燕王心里一清二楚。而陈凌给燕王献上的第一个计策,就是假借和辽王会盟,承诺取得天下和辽王平分,骗得辽王来燕城盟誓,借机控制辽王,兼并了辽王兵马,总计得到10万精锐,外加20万辅兵,合燕辽两国之力来对抗即将兵临城下的朝廷大军。

接下来陈凌充分发挥从父亲那里学来的兵法谋略,总是能够帮助燕王率领军队出其不意,以少胜多,成功地打破了贾泰一力降十会,以兵马的绝对优势将燕王围困在北地一隅,再慢慢蚕食殆尽的计谋。

如此,燕王才能够以不到朝廷大军八分之一的少数兵马,与百万朝廷大军周旋了三年。最后才再次在陈凌的建议下,甩开了动作总是慢上半拍的朝廷重兵,出其不意轻骑突入姑苏城!成为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造反成功的藩王!

燕王在进入姑苏城之前,激动不已地拉住陈凌的手,夸赞陈凌因为不耻于和奸臣贾泰等人为伍,毅然反正,于国家有再造之功,也挽救了万千黎民的性命。他知道陈英在父皇那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当下拍着胸脯对陈凌保证,从此以后,一定高官厚爵赏赐陈凌,让陈家重新步入朝堂,为大楚贡献力量云云。

至此,笼罩在陈家头顶的阴云仿佛一夜散尽。

当陈凌离开燕王军营,赶赴陈家,想要告诉父亲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的时候,陈英已然病重。父子二人见了最后一面,父子二人在陈英的病榻旁边密聊了一个晚上。第二天,陈家第一代家主陈英,在为陈家奉献了毕生心血之后,含笑而去,享年54岁。

与此同时,燕王进京,治文皇帝阖宫自焚。燕王继位为君,改元永平。

陈凌拜别彼时的燕王,现如今的永平皇帝陛下,回家不久恰逢老父病逝,按国家礼制守丧三月之后,一直在家等待君王实现他的诺言。他相信燕王不是言而无信之人,更何况他陈凌一身本事,燕王殿下没有任何道理不对他加以重用!

然而左等右等,又大半年过去了,燕王殿下原来身边的一干旧臣们,但凡做出一点贡献的,无不封侯拜相,成为王朝新贵。陈凌心中顿时产生了一种不详的预感。

他想起了父亲临终前劝他不要心心念念重返朝堂,卷入政治纷争的话语,想起了父亲劝他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大楚开天皇帝对陈家的忌惮,一定会以某种方式延续下来的。陈凌当时不以为然,以为父亲一定是多虑了。但是如今的情形,让他不得不对父亲的预言信了三分。

最后他找到了当年在燕城曲意结纳的燕王王府太监总管,才知道,原来燕王登基不久,才知道先帝爷居然留下了一道遗诏,以祖制的形式直接命令后来继位的楚皇们:子孙后代无论是谁继位为君,都不得让陈姓者位列三公九卿之列!大楚王朝历来对外宣称以忠孝治国。这条祖制的确把永平皇帝难住了。有心提拔重用陈凌,则不得不背上不遵祖制,对先帝不孝的骂名。如果把陈凌随随便便安排一个不在三公九卿之列的官位,则又感到愧对陈家。

永平皇帝左右为难之下,这才久久不能决断。陈凌的官位,这才一直悬而未决。

到最后,厚道的永平皇帝陛下决定和他死去的老爹各退一步。如果不让陈凌担任至少九卿的官位,怎么说也说不过去,但是官位太高,恐怕又会背离父皇不得重用陈氏的旨意。左右权衡之下,最后安排陈凌当上了九卿之一的大司农。掌管全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