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公主的剑> 成王(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成王(四)(3 / 3)

御书房。

殿内熏香袅袅,却驱不散满室凝重。几位天子近臣正襟危坐,与少年帝王自晨光熹微议至日影西斜,仍未能议出个所以然来。御书房外,琳琅公主卸去满头珠翠,一袭素罗轻衫委地,正跪坐在冰凉刺骨的青石砖上,任凭宫人太监劝诫数次,依旧不肯离去。“陛下。“左相尹明石捋着灰白的胡须,沉声道,“老臣以为,青城侯此次投诚示弱,于陛下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顾明泽脸色阴沉如水,将那密报拍在桌案上:“放肆!连镇北王她都敢参,如今竞敢以此要挟于朕!”

“狼子野心!”

左相微微一笑:“陛下息怒。成大事者,何拘小节?年轻人年轻气盛,陛下不必挂怀。”

他略整衣袖,继续道:“若能借她之手,为陛下除去镇北王这个心腹大患……岂非一箭双雕?”

太傅李诚闻言,不疾不徐地反驳:“尹相此言,是要陛下扶持这位青城侯?”

“如今她声名狼藉,听闻近日涪州茂县民变,因铁血镇压而激起民怨。"李诚继续道,“若陛下强行为其正名,只怕会寒了天下百姓的心。”左相尹明石淡然道:“李太傅可曾细思,这密信中所言罪证的分量?”李诚蹙眉:“青城侯虽在信中言之凿凿,声称握有镇北王致命罪证……“可一则,此证真伪难辨,何人能作保?

“二则,纵使罪证为真,如今镇北王手握重兵驻守边陲,如何能令其甘心俯首就擒?”

原来,几日前,一封来自青城侯的密信,伴随着她在涪州铁血镇压民变的消息一并到了宫中。

信上提及,涪州茂县种种恶行,实为镇北王麾下所为,涉及人命三百余条,更兼女子拐卖、私设铜矿等,桩桩件件,皆是死罪。青城侯在信中恳请:望陛下为其在涪州正名以安民心,并赐查案之权,她将亲手为陛下将镇北王罪证坐实。

随信附有涪州司马郑彦与铜矿兵匪往来手书为证,以证明此人“死有余辜”。尹明石沉声道:“前日里,老臣差人核验过,确是涪州司马郑彦之亲笔。”“若真如此,青城侯所言并非不可信。”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老臣斗胆以为,帝王之道,无非制衡二字。“如今镇北王独霸边疆,若再立南靖战功,恐将尾大不掉。”见帝王沉默不语,尹明石又进言道:“反观青城侯,虽有些许谋略,终究羽翼未丰。

“陛下若扶持于她,一则其根基尚浅,不得不仰仗天威;二则假以时日,未必不能与镇北王分庭抗礼。”

“再者,如今看来,青城侯所求之事,不过是区区一个涪州。”“况且,"他意味深长地瞥了一眼御书房外,“涪州一隅偏远贫瘠,实在是不足为道。

“陛下若当真疼爱公主,大可赐予兖州、幽州等富庶之地。“又何必纵容她插手州政,以至铤而走险煽动民意……酿成今日民变之祸。”话音渐落,御书房内一片沉寂,唯有龙涎香在殿中缓缓流淌。顾明泽倦怠抬起眼帘,目光掠过紧闭的殿门,语气里多了些疲惫:“尹相所言极是。”

太傅李诚沉吟道:“若依此计,陛下为青城侯正名,那茂县民变与流言匹起之责,莫非都要陛下代为承担?”

顾明泽伸出食指,揉了揉眉心。

此刻,人人心照不宣,那民变真正的始作俑者,眼下正跪在御书房外。只是这话,谁也不敢说破。

就在众人踌躇之际,殿外突然传来奉春小心心翼翼的叩门声,声音压着几分惶急:

“陛下……

“边境急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