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252章 朱元璋:救雄英,唯有他出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2章 朱元璋:救雄英,唯有他出山(2 / 5)

怕是过于虚想。臣敢问,番商所带之物,除了些许药材,更多的是珍珠、玛瑙、翡翠之类的珍宝吧?这些东西于国计民生何益?不过是供权贵享乐之物罢了。

昔年宋徽宗好花石纲,派朱勐四处搜刮奇石,引得民间怨声载道,最终方腊起义;南宋偏安江南,权贵沉迷番邦珍宝,日日宴饮,夜夜笙歌,最终被蒙古所灭。

今若设市舶司,这些珍宝涌入京城,定会助长奢靡之风。官员争相购置,为了钱财贪赃枉法;民间效仿,为了珍宝铤而走险。久而久之,朝堂耽于享乐,百姓苦于盘剥,此乃亡国之兆!夏侍郎、杨学士只言税收之利,却不见奢靡之害,何其短视。”

“黄子澄!你睁眼说瞎话!”朱英大步出列,气势十足,“你说番商只带珍宝?那我问你,南洋的胡椒、丁香,可作药材治腹痛,亦可作调料保存食物,能解南方湿热之地食物腐坏之弊,惠及百姓千家万户;暹罗的柚木,质地坚硬,不怕虫蛀,可用于修筑宫殿、打造战船,比我朝南方松木耐用数倍,去年打造洪武舰,若有柚木,便可少用百根松木。

更有域外的新作物,若能引入中原,可让北方旱地多收数成,解百姓饥谨之苦。这些难道都是供权贵享乐的珍宝?你只看到珍珠玛瑙,却看不到这些实用之物,是你目光短浅,还是故意忽略,想断了百姓的生路?”

“至于奢靡之风,更属无稽之谈!朝廷可立下铁律:市舶司所收番货,实用之物优先供国库、民生所用。胡椒、药材入太医院、光禄寺,硬木入工部,新作物交格物院培育。

黄子澄你拿宋徽宗、南宋说事,却忘了他们的败亡是因朝政腐败、军备废弛,而非贸易之过!今我朝陛下英明,每日批阅奏折至深夜,吏治严明,锦衣卫巡查四方,怎会因些许番货而堕入奢靡?”吕本见黄子澄被怼得脸色煞白,说不出话,立刻上前补位:“朱英!你休要狡辩!即便如你所说,可沿海百姓素来淳朴,若与番商往来日久,定会沾染番邦陋习。穿衣戴帽学番人赤足短衫,言语习俗学番人茹毛饮血,长此以往,华夏礼仪何在?

更有甚者,番商之中难免有传教之人,散播异端邪说,蛊惑民心,动摇我大明的儒教根基,此乃比倭寇更甚的隐患!你只谈利益,不谈教化,难道要让我大明子民沦为番邦的附庸?”

“吕尚书这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朱英毫不退让,“我大明乃华夏正统,礼仪之邦,百姓深受儒教教化数千年,孔孟之道深入人心,岂会因与番商往来便丢弃礼仪?

昔年大唐与波斯、大食往来频繁,长安城中番商云集,却从未见唐人学番人赤足短衫,反而是番人学唐人穿圆领袍、说唐话、读儒家经典,甚至参加科举。为何?因我华夏文化博大精深,足以同化四夷,而非被四夷同化!”

“吕尚书一味强调隐患,却对开海的益处视而不见,莫非是怕市舶司设立后,断了某些人私贩海盐、私运茶叶的利路?”

“你放肆!”吕本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支持开海的官员纷纷点头,低声议论;反对的官员则面色凝重,互相递着眼色。朱标目光在双方之间来回扫视,始终没有说话。

晨光渐渐移到他的脸上,一半在明,一半在暗,让人看不清他的神色。

夏原吉上前一步,再次躬身:“殿下,设市舶司实乃开源固本、安边柔远之良策,利国利民。”吕本也强压怒火,躬身道:“殿下,开海隐患无穷,万不可轻信夏原吉、朱英之言,若贸然推行,恐引火烧身,祸及天下,还请殿下三思!”

朱标依旧沉默,只是目光变得更深沉,似在权衡着双方的利弊。

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开口:“夏原吉、朱英,你们将设市舶司的具体章程、海防规划写成奏折,明日呈来。退朝。”

说罢,他起身离座。

韩国公府。

李善长坐在池塘边,手中提着个鱼食罐,捻起一把鱼料,缓缓撒向平静的池面。

“哗啦!”

鱼料刚触水面,原本潜伏在荷叶下的鱼群便猛地窜了出来,挤挤挨挨地翻涌着。

“当年胡惟庸也喜欢这么喂鱼。”一旁的冯胜带着几分唏嘘,“那时候他后院的池子里,养的是从江南运来的金丝鲤,比老相国这儿的还要金贵些,每次喂鱼都要让小厮站在旁边伺候,阵仗比现在大得多。”李善长的手顿了顿,又撒下一把鱼料:“他啊,就是锋芒太露,连喂个鱼都要讲排场,哪里懂鱼的隐忍?锦鲤看着贪食,可真要是有网子下来,最先沉底躲起来的,从来不是最能抢食的那几条。”这话里的意思,冯胜自然听得明白。

他放下茶盏,低声道:“老相国,昨日收到漠北传来的消息,马天已经向漠北进军,元廷残部撑不了多久了,漠北平定就在眼前。胡惟庸当年在任时,跟漠北有书信往来,这事当年没查彻底,如今大军扫北,保不齐会搜出些旧文书来。若是那文书里扯出老相国你,怕是会出大事。”

“与老夫何干?当年胡惟庸确实找过我,说想跟漠北通商换马,老夫当场就驳回了。他后来怎么做,老夫一概不知。”李善长十分淡定。

冯胜欲言又止。

他知道当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