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252章 朱元璋:救雄英,唯有他出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2章 朱元璋:救雄英,唯有他出山(3 / 5)

胡惟庸并未完全放弃,私下里还托人给李善长送过礼,只是李善长没收罢了。可话到嘴边,终究还是咽了回去。

李善长是什么人?心思比谁都细,既然他不肯认,再多说也无益,反倒可能惹得他不快。

两人沉默了片刻,只有锦鲤抢食的水声在院子里回荡。

“听说今日早朝很热闹?”李善长问。

冯胜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可不是热闹嘛!夏原吉奏请在泉州、广州设市舶司,吕本当场就跳出来反对,齐德、黄子澄跟着附和,说什么海疆不宁、重利轻义。后来杨士奇和朱英又站出来反驳,朱英那小子,说话跟带了刀子似的,把黄子澄怼得脸都白了,连吕本都被他噎得说不出话。”

“格物派与吕本他们争?”李善长哼了一声,“表面上是争设不设市舶司,实际上,是朱英和朱允坟之争。夏原吉是朱英推出来的人,吕本是朱允效的外公,他们争的哪里是贸易之利,是朝堂上的话语权,是将来的储位根基。”

冯胜皱起眉头,放下茶盏:“可陛下龙体还康健着呢,虽然这两年不怎么上早朝,可朝政大事还是要经他点头。太子监国是不假,可太子还未即位,皇孙们的争斗就摆到台面上,是不是争得太早了点?”“你啊,还是看得太浅。”李善长带着老臣的沧桑,“这些年,陛下看似隐退,把朝政交给太子,可你以为他是真的不管事?锦衣卫的人还在四处巡查,只向他禀奏。他是在看,看太子能不能稳住朝局,看满朝文武的心往哪儿偏。太子的位置是稳的,这一点谁都知道,可太子之后呢?陛下年纪不小了,大臣们都是趋利避害的,自然要提前为将来打算,看向皇孙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冯胜还是有些糊涂,又问:“可朱英毕竞还未认祖归宗啊!他现在只是个刑部尚书,算不上真正的皇孙。”

“你说的没错,朱英的身份是个坎。可你没看出来吗?陛下心里,是很想认下他的。”李善长顿了顿,“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陛下一直犹豫着,没把那层窗户纸捅破。反而把朱允坟推出来,让他跟朱英斗,磨练他们。”

冯胜忍不住哼了一声:“说起来,朱允炫若不是有个皇长孙的身份,根本斗不过朱英。你看现在的朱英,身后有格物院撑着,格物院造洪武舰、寻新粮种、搞水冷系统,哪一件事没让陛下和太子满意?如今又要设市舶司,那市舶司的官员,多半也是格物院的人。到时候钱和人都在他手里,声望只会更高。从朝廷到地方,他的人只会越来越多。更何况,国舅马天还站在他身后,这次马天得胜还朝后,定然要封国公,掌兵权。一个掌财、掌技术,一个掌兵,这俩人凑在一起,不能小觑哦。”

李善长听到这里,眉头深深皱了起来:“是啊,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成了庞然大物了。想当年,咱们淮西勋贵何等风光,哪一个不是手握重兵?可现在呢?剩下的都是些老家伙。”

“老相国,那咱们该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朱英他们把朝堂都占了吧?淮西勋贵只剩下咱们这些老家伙了,若是再没人撑着,将来怕是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冯胜急问。

李善长抬手拍了拍他肩膀:“急什么?吕本不是跟他们斗得厉害吗?咱们就先让吕本跟他们斗。你可别小看吕本,他不只是朱允坟的外公,更代表着天下的读书人,代表着那士族。格物院与士族,从根上就是势不两立的,这斗争还在后头呢。”

“还是老相国想得远!”冯胜大笑。

李善长没再说话,只是重新望向池塘。

此时的池面已经恢复了平静,只有几片残荷漂在水面上,偶尔有锦鲤从荷叶下探出头,又很快缩了回去。

乾清宫。

朱元璋站在书架前,正在找什么书。

朱标站在他身后,禀报:“今日早朝,夏原吉奏请在泉州、广州设立市舶司,与吕本等人争执不下。儿臣想着此事关乎海防与财路,且当年市舶司是父皇下令取消的,便来向父皇请示,听听父皇的意思。”朱元璋的手顿了顿,没回头,也没看朱标,继续在书架上翻找:

“老子让你监国,就是让你学着拿主意。政务上的事,你自己定就行,要是把握不准,就找你的大臣商量,别来烦老子。”

朱标无奈应道:“儿臣遵旨。”

他实在是摸不准父皇的心思。

当年父皇取消市舶司,是因为元末市舶司贪腐严重,还引来了倭寇,如今夏原吉要重设,若是触了父皇的旧忌讳,怕是要惹祸。本想借着禀报探探口风,没成想父皇根本不管。

“滚滚滚,别在这儿杵着,挡着老子找书。”朱元璋终于从书架最高一层抽出一本书。

朱标躬身行了一礼,转身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朱元璋捧着书走到椅子上坐下,目光落在封面上“无根树”三个大字。

这书是武当山张三丰真人所作。

他登基后,想请真人入朝,真人却早已云游四方,没了踪迹。

“也不知道张真人还活着没。”朱元璋低声嘀咕了一句。

朝天观。

朱元璋拿着那本《无根树》来到后山。

前方的青石平台上,周颠正盘腿坐在一块丈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