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280章 洪武二十五年了,朱标会死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0章 洪武二十五年了,朱标会死吗(2 / 5)

关中的景致倒比我想的好,春日里渭水边上的柳林成片,风吹着跟绿浪似的,就当去逛了趟景致,算不得累。”

“舅公既然去了关中,想必也考察了各地的情形。关于迁都的事,舅公可有看中关中哪个地方?比如西安,毕竟是古都,城池也完备。”朱英犹豫了下问。

马天摇了摇头:“要迁都,也不能迁关中。”

“那迁哪?”朱英眼底满是意外。

朝堂上近来讨论的迁都选址,几乎都绕着关中打转,他从没听过有人提别的地方。

马天抬手,指了指北方:“北平。”

“那是四叔的封地啊,如今四叔在北平经营多年,城防、军屯都归他管,若是迁都去那,朝堂上怕是要起非议,四叔那边也未必愿意。”朱英皱眉。

马天摊了摊手:“西安不也是秦王的封地?秦王就藩西安,不也把城池打理得好好的?迁都看的是地势,不是谁的封地,北平扼守燕山,能挡北方的游牧部族,又靠近辽东,往后管控东北也方便,比关中更适合做都城。”

朱英顺着他的话想了想,缓缓点头,随即又轻叹一声:“那也是。可迁都毕竞非同小可,先不说朝堂上的争论,单是北平的城池修缮、粮草囤积,还有官员宅邸的建造,没有个三五年都办不下来,确实急不得。”

“我这三个月不在京城,朝堂上可还安稳?”马天喝口茶问。

朱英眼神里却带着几分无奈:“还能怎么样?依旧是格物派和文官们较劲。如今格物派是比三年前壮大了些,工部的新式水车、户部的粮册记账法,都是咱们的人在推,可士大夫们依旧比我们根基深,他们联合江南、中原的地方士族,把控着地方的赋税上报,还在朝堂上拦着咱们推的新学馆章程。”“这很正常。”马天放下茶盏,语气平静,“士大夫们的根基扎了上千年,从察举制到科举制,朝堂、地方的脉络都在他们手里,哪是咱们这几年推格物就能彻底扳过来的?”

朱英颔首,眼底多了几分坚定:“我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不急。起码现在咱们在六部里,和他们势均力敌了,往后慢慢来就是。”

马天缓缓点头。

三年前诛杀李善长等淮西勋贵后,格物派迅速壮大,六部都进了不少人。

可文官集团也没闲着,吕本凭着国子监祭酒的位置招揽了大批儒生,又借着吏部尚书的职权,把自己的门生安排到朝中和地方各州府,还悄悄收编了些没被牵连的勋贵子弟,两边的势力确实是此消彼长,难分高下。

“不说这些烦心事了。”朱英见马天神色微沉,便转了话题,“舅公刚回府,按规矩该先去宫里给陛下复旨,若是去晚了,恐有不妥。”

马天伸手把马星楚抱起来:“有星楚在,怕什么?星楚,咱们进宫去见姑妈和姑父,他们见了你,肯定高兴,就不会怪爹爹回来晚了,好不好?”

马星楚小手紧紧搂住马天的脖子,声音脆生生的:“好耶!”

一旁的戴清婉看着父女俩的模样:“那你们路上慢点,我让厨房把刚做的杏仁酥装一盒,你带进宫给陛下和娘娘尝尝。”

马天点头应下,抱着星楚起身,朝着朱英扬了扬下巴:“走,一起进宫。”

文华殿。

马天先一个人来见太子朱标。

马星楚被朱英抱去坤宁宫了。

“臣参见太子殿下。”马天顺势躬身,动作虽标准,语气里却没多少君臣间的拘谨。

朱标连忙快步上前:“舅舅,你这就见外了,在我这儿哪用行这些虚礼?这趟去关中走了不少路吧?快坐,我让人给你备了你爱喝的雨前龙井。”

马天直起身,顺着朱标引的方向坐到旁边的椅子上。

“说白了就是公费游玩,关中的渭水春景、西安的古城墙,我都瞧了个遍,比在京城待着有意思多了。”他笑道。

朱标无奈地扶了扶额:“这话也就敢在孤这儿说,要是被御史们听了去,保准又要递奏折参你,说你把巡视差事当游山玩水。”

“参就参呗,臣怕他们?陛下都没说什么,几个御史还能把臣怎么样?再说了,臣把关中的情况摸得门儿清,该记的都记在奏折里了,他们挑不出错。”马天脸上满是不在乎。

朱标语气认真起来:“说正事,关中那边到底怎么样?父皇近来总跟我念叨迁都的事,说关中是形胜之地,想让我多听听你的看法。”

“关中如今确实比前些年好,丝绸之路重开后,西域的商队一批接一批往西安跑,市集里能见到波斯的地毯、大宛的良马,还有西域的商人在西安开了铺子,西北的百姓日子也跟着宽裕了些。”马天顿了顿,话锋微转,“但要说迁都,我还是不建议去关中。那边的水脉不如江南,万一遇上大旱,粮运是个大问题;而且离辽东、北平太远,往后要管北方的游牧部族,消息传得慢,调兵也不方便。”

朱标闻言皱起眉:“那舅舅想迁去哪?总不能还留在南京吧?父皇说南京偏安江南,镇不住北方的势头。”

“当然是北平啊!北平扼着燕山关口,北边就是蒙古部族,南边能连中原,往东北还能通辽东,把都城放那儿,天子守国门,多合适?”马天笃定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