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282章 洪武见仁宗,朱元璋哭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2章 洪武见仁宗,朱元璋哭了(1 / 5)

清晨,城门口。

因为科举在即,不断有各地的举子进城。

朱英立在城门东侧的老槐树下,方才还帮一位摔了书箱的老举子拾掇过散落的八股文稿。

成群结队的举子进城,眼中都带着无比的期待。

“好家伙!昨儿在城外驿馆,驿丞说今年举子竟破万了!这可是大明开国头一遭!”

“是不是包括了格物院的术科?”

“错了!术科归术科,科举归科举!格物院学子要入仕,大多还得走科举,杨士奇、夏原吉不都是格物院出身,照样中进士?去年在苏州府学,我见个格物院先生,捧着《算学启蒙》还背《论语》,说“不考进士,旁人总觉得咱们玩奇技阴巧,腰杆硬不起来’。”

朱英听着,眉头微蹙。

格物院缺的不是工匠,是朝堂认的身份。世人读了千年经义,哪能说改就改?杨士奇他们瞠出了路,可更多人还觉得科举才是正途。

那会儿他还不信,此刻看城门下涌来的举子,书箱里多是八股文稿与经注,连本《农政全书》都少见,才懂“观念”比坚城还难破。

“洪武十七年我头回考,举子才三千。如今人多是大明兴旺,可也更难了,主考官刘先生重经世致用,可多数人还是抱着“死读经义能做官’的念头啊!”一个老举子感慨。

朱英微微一笑,抬眼看到官道驶来一辆马车。

他顿了顿神,迈步上前。

车厢帘幕微动,隐约见里面人翻书,书页声隔几步都能听见。

“先生一路辛苦了,弟子朱英,在此等候多时。”他躬身一拜。

马车停稳,朱英已快步上前,掌心虚托在车门下方。

车帘掀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儒钻了出来。

他探身下车,朱英立刻稳稳托住他的手肘。

老人的手臂虽瘦,却透着股劲,脚刚沾地,便借着朱英的力站直身子。

“拜见皇长孙殿下。”老者略一欠身。

朱英连忙伸手扶住他的胳膊:“刘老快别多礼,当年在济安堂,你教我时可没这么多规矩。”他目光扫过老者的膝盖,见老人站得稳,才稍稍放下心。

老者正是刘三吾,这次科举的主考官,虽然已满头白发,但精神头不错。

“当年在济安堂,你总爱把墨汁蹭到袖口,老夫还说骂你手眼不一,如今你成了大明的皇长孙,连走路都带着沉稳气。”刘三五眼神幽幽,“那会儿老夫总盼着有朝一日,你能认祖归宗,不必再躲在济安堂的小书房里看月亮。如今你身份恢复,老夫很高兴。”

朱英眼底泛起暖意,想起当年在济安堂跟着刘老读书的日子。

“学生总想起先生教我读《论语》的日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那会儿不懂,如今才明白,你是在教我做人的根本。”他扶着刘三吾往不远处的另一辆马车走,那车是礼部特意备下的。刘三吾刚走到车边,摆了摆手:“我可不住你的皇孙府,老夫这辈子住惯了书院、学馆,府里的规矩多,反倒拘束。”

朱英笑着拉开车帘:“放心,礼部给你找了处带小院的宅子,比皇孙府清净。我今日来,不是皇长孙,是你的学生。”

刘三吾被他扶着上车,目光扫过城门内的街景。

“几年不进京,连街面上的车都不一样了。”他感慨着,“当年老夫离京时,那一片还是片荒地,如今都是连片住宅了。”

“回头我带你去格物院瞧瞧。”朱英挨着他坐下,“如今京城的铺子,连西域的葡萄干、南洋的香料都有,你要是想吃湖广的米糕,街角就有一家。”

刘三吾笑着摇头:“不了,科举在即,老夫这主考官可不能偷懒。要定考题、查眷录官、验考场的桌椅,哪样都得亲自过目,不然放心不下。”

“这些事让下面的人先理着,你先歇两天,身子骨才是根本。当年你教我量力而行,怎么自己倒忘了?”朱英担心道。

刘三吾看着他认真的模样,忍不住笑了:“好,听你的,先歇半日。不过考题得老夫自己定,毕竟要选的是能为大明做事的人,不能只考些死记硬背的东西。”

马车缓缓启动,朱英掀开车帘一角,看着外面渐渐热闹起来的街市,举子们还在三三两两地议论着科举,远处格物院的工坊烟囱里飘出淡淡的青烟。

他侧头看向身旁闭目养神的刘三吾,老人嘴角还带着浅笑。

文华殿。

朱标坐在木案后,案上堆着厚厚一叠奏疏,最上面那本“洪武军校章程草案”的封皮。

马天,冯胜,耿炳文,傅友德,蓝玉等诸将站在案前。

“洪武军校的事,父皇已点头应允,如今便交予你们来办。”朱标目光扫过,“你们自行分分工,不过这主意是舅舅先提的,军校统筹之事,便由舅舅总揽。”

马天上前一步,双手微拱:“臣遵旨。”

“既要办军校,人手是首要之事。”冯胜拱手问,“不知是否需从边军中调派精锐?边军将士久经沙场,无论是做教头还是助理校务,都比京城子弟更懂实战。”

殿内诸将都微微点头,边军的实战经验,确实是京城卫所难以比拟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