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万里愁(三)(1 / 3)

第45章万里愁(三)

遗义提到侯君集对太子的提防,倒让我想起一桩旧事。听江夏王说,吐蕃的风光很特别。

雪照云霞四野茫茫,红轮镶嵌在冰山外,化作绵延万里的璀璨金边。厚地高天之上,神明俯瞰。

送文成公主和亲的往返途中,江夏王回忆起自己一生的罪恶,包括但不限于四岁时尿了高祖皇帝一袴子、十岁时玩坏圣人的弓箭并栽赃给李元吉、二十岁偷吃军营里唯一的活鸡并栽赃给尉迟敬德、四十岁时给侯君集穿小鞋,说他“智小言大,必为祸首"①。

江夏王在雪山前痛哭流涕,觉得自己是个十恶不赦的可耻的人,打算回京就辞官,结果回京就忘了这份忏悔。

漂泊半生终遇知己似的,遗义听得呆了,拍着大腿说:“江夏王这么早就看出来侯君集是个小人啦?!他怎么看出来的?”“看什么看,他什么也没看出来,他就是烦侯尚书。”我不是很将这事放在心上,只是既然说到权力的制衡,我免不得想起这一遭,“他两个一同征讨过吐谷浑,似乎抢功劳抢得很厉害,江夏王气急了,与圣人排擅他几句。”

遗义又问:“那事实上谁的功劳比较大?”嗯,难说。

贞观九年那会儿,江夏王还是鸿胪卿,没有全面接管礼部,而侯君集已经是兵部尚书了。②

吐谷浑战役的总指挥是李靖,江夏王、侯君集、薛万彻、契芯何力、执失思力悉听李靖调遣。③

这是有唐以来最寒冷的一场战争,吐谷浑横亘在大唐与吐蕃之间,高原上冻土广布,积年寒冰。

战况起初摧枯拉朽,吐谷浑伏允可汗败走嶂山,恼羞成怒之下,一把火烧了唐军的粮草。李靖一见辎重不足,即刻下令班师,江夏王与侯君集却不愿意放弃乘胜追击的机会,联合上表反对。④

他们俩的观点是一样的,只是江夏王文笔好,负责写表:“尊敬的李卫公:所谓′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⑤道宗不以严寒当路,不以饥谨苦智,愿意亲率骑兵,斩关摧锋,偕亡胡虏,忱报君恩,血流腔破,玉石俱焚。”

侯君集没有文化,但脾气暴,可以烘托气氛:“圣人自己都经常饿肚子打仗,他都饿出毛病了,上个月常朝他还连着放屁,你们没听见?″⑤

于是李靖决定试一试。

他兵分两路,自己带着其他人从西北方向夹击敌军,江夏王和侯君集自西南方向围堵包抄。

行军途中,侯君集与江夏王从青海湖冲破逻真谷,渡过荒无人烟的戈壁,在雪原上踽行。军队短少粮食,冰川川中连草根树皮都寻不见,将士们不得已茹毛饮血。

为了鼓励大伙,江夏王与侯君集拿圣人当年攻打刘武周时的情况做榜样。当年圣人带领士兵们宰杀战马充饥,为了让大伙咽下去、活下去,圣人竞然当着全军的面活生生吞下带血的马肉。战士们听得热血贲张,雪地冰天也不觉得冷了。⑦

西南路军昼夜不息,人龁冰、马秣雪,长途奔袭两千里地,像一道惊雷劈过汉哭山。追上伏允可汗的那一刻,星宿川空谷绕梁,唐军的杀声响彻青海长云几重围剿之下,伏允可汗穷途末路,一根麻绳结果了自己。吐谷浑正式向大唐投降,成为藩属国。李靖与江夏王、侯君集胜利会师大非川的那一刻,彼止两两相望,唯见鬓雪须霜,只剩下一把枯瘦的形骸。这是江夏王在礼部例会上最常常拿来吹牛,顺便教育我们的生活素材。有了这段经历,哪怕亲历过隋末大乱、真的吃过草根树皮的徐孝德都被他称为"未经风雨的太极宫花朵”,更遑论我和逖之。徐孝德、逖之、我一一没吃过苦的太极宫老菊、小兰、紫薇。而他自己,一朵凌寒独放的天山雪莲。

故事讲到这里,我与遗义的山楂水快要烧干了,谁也不记得喝。遗义报之以热烈的掌声,并道:“不应该呀,那江夏王与侯君集应该关系很好才是?”

是啊,哪怕让刘备和董卓一起经历这么一段时光,都能培养出坚实的感情罢?

可到头来江夏王和侯君集一点儿都没培养出来,因为:“他两个回到长安后,开始争论最开始提出乘胜追击的人究竞是谁。”东宫的仆从来往不绝,我左右观瞧,不想让他们也听见,“侯尚书还举报过江夏王,说他贪敛战争的缴获。吐谷浑有什么可贪敛的?牦牛他又偷不走。”⑧

江夏王在吐谷浑之战获胜后,就被提拔成了礼部尚书。而侯君集只是从兵部尚书迁转到了吏部尚书,品级上并没有什么改变。要命的是,由于江夏王是郡王,而侯君集的爵位是国公,上朝的时候江夏王还要站在他前面。

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会生气啊。

可话又说回来,臣子之间争夺权力,争夺功劳,都是很正常的。侯君集连太子分权也要防备,这就有点儿过分了。

遗义招呼我帮他一同往东宫朝堂去,收拾收拾考功的材料,留一份给鸿胪寺存档。我们将那些齐刷刷写了“上上"的成绩单挑出来,换上“背靠背"的成果。南衙十六卫的士兵浩如烟海,成百上千张白麻纸堆叠如山,换着换着我们就烦了,很想交代给掌固或是东宫的舍人们帮忙,可又不方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