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现代版拍案惊奇> 第廿七回 药方不改包治病 唯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廿七回 药方不改包治病 唯恐...(1 / 1)

资深法官费晔曾经于2009年5月19日公开开庭审理上海另一桩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该案主犯曾租赁或购买房产,在本市先后开办24K连锁酒店和明大商业广场,简称“24K”案。

该案审理、宣判终结后,据传当时的出资人仅收回13%左右的本金。

在当前李卫星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久拖未判的当口,从法院以及其他系统纷纷抬出“24K”旧案,无非是要向人、尤其是要向这些受害业主挑明李卫星案的基本走向也将向着“24K”案逐渐靠拢了,那么受害业主也就是其中的投资人能收回的资金与“24K”案相比,能拿回15%已经相当不错了!

“24K”案主犯朱某等人以金冠公司等单位名义,采用支付固定收益的合作投资等方式,承诺或变相承诺支付每年8%至36%固定收益及还本,向浙江、上海等地八百余名出资人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计人民币2。38亿余元。

被告人朱某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诈骗手法非法集资一千三百余万元,其行为又构成集资诈骗罪。

如今虽两案都落在了费晔法官的手里,又都是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来提起指控的。但是此一时非彼一时,两案乃有质的根本区别,难道费晔也真想拿“24K”案处理的办法来对付李卫星案中的出资人吗?一付药方还能包治百病会灵验吗?!

“24K”案的主犯故意诈骗一千三百多万元,并以非法占为己有为目的,已定罪结案。

而李卫星没有诈骗故意,也没有发现其有以非法占为己有为最终目的的犯罪事实,重要的是其中李卫星还有近一点五亿元自有资金的投入,目前只是无辜“被”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两案岂能相提并论?

目前虽无一个媒体参与此案的监督与报道,但社会上有良知的人还是多数,将有成千上万双眼睛射出巨光聚焦与你,都注视着你费晔法官。

众目睽睽之下就看国家的法律天平能否在你的手里体现出公平、公正?你手中的木槌将与你个人的荣辱得失紧紧地系在了一起。

费晔法官需要掂量的方方面面很多,国家的利益与人民大众的利益是一致的需要他掂量;与那些势大位高的小集团利益相比孰轻孰重,也需要他花费一定的时间去掂量;自己下辈子的前程更需要他掂量掂量。

那么我们就安着耐心的等,等费晔法官手中的那一记木槌声!

在此,我们暂时先将费晔法官的话题放一放,借此无聊休闲的等待机会再来看看以往早已拟就好的大戏剧本,后面将怎么个唱法。

本案走到今日,“全部资产被逼上拍卖路”就意味着大戏剧本已经进入了**阶段。有代号为306市信访办接待人员一再重申,拍卖已成为走入司法途径的必有之路,用法律框架固化好了,无意之中并不止一次地提到“百联”集团企图通过拍卖的途径参与接盘。

相传上海市政府的部分官员与他们的家属在该集团中占有相当比例的股份。看来由“百联”集团通过拍卖接盘也是早就有的打算了。

从此“百联”集团开始真正走入这些投资人的视线之中。

受害业主中有代表就“拍卖和资产处置问题”曾经与费晔法官进行过沟通,提到“四晟”公司想引入某些中央企业前来与政府进行接洽,表示对方有意愿前来参与资产重组,详细合约文本已准备齐全,“四晟”公司相关的推荐报告文本也已草签转达。

费晔法官见了“四晟”公司推荐的文本,未加思索地说:“文本上面写的很详细,也很具体,但只有对方企业公章,却没对方法人姓名章,”怀疑是假的。“公章可能也是私刻的吧。”文本就这样被费晔法官打回去了。

费晔法官忘记了“四晟”公司目前的处境,自法人李卫星遭到公安逮捕以后,公司中还有谁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去私刻第三方的企业公章,那不等于自找死路吗?

只要不是通过拍卖途径,已有内定的“百联”集团接盘,本是件好事。可半路上偏又杀出个程咬金,以“参与资产重组”的方式与“拍卖”叫板,乱了企图利用司法程序从拍卖中捞取利益、守株待兔的那帮人的阵脚,这样的好事且能被外来和尚搅坏了局!?

程咬金“某些央企”既已杀出,想必双方必有一番血腥厮杀,到头来鹿死谁手?硕大一块肥肉最终会掉入谁的嘴里呢?一时还真难以预料。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